• 55阅读
  • 0回复

藏在“深闺”的中国专利文献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藏在“深闺”的中国专利文献馆
中国专利局文献馆,远离北京市喧嚣的商业中心。和不远处车水马龙的北京北三环路相比,这里车疏人稀,门可罗雀。在文献馆库内,浩瀚的中外成熟技术和产品专利资料汇集成册,整齐地排列在层层格架上。远至100年前,近至6个月左右的世界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的发明专利,都可在这“宝库”里查到。
可惜,这里鲜人涉猎,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没有用武之地。1992年,每天前往查阅专利文献的“淘金”者仅110人,其中,来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占63.1%,而我国工业的主力——国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来此“淘金掘宝”者,仅占25.4%。
20多年来,日本购买西方专利,从生产到出口,发展到形成“专利攻势”夺取美国市场,使美国厂商陷于被动境地。为确保其“专利攻势”,日本企业不惜拿出巨资增强科研实力,1990年,科研费用已达800亿日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但是,某些产品甚至“新产品”雷同,致使一些企业“同室操戈”。周化中工程师谈起查阅专利文献的好处,感慨地说,这不亚于出国考察,或者参观国外先进技术展览会,在这里可以查到世界上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少花钱,少走冤枉路。在这里,可以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筛选出最先进的又适合引进的专利,避免重复低水平发展,造成浪费。对那些保护期满,中止无效的专利,或是没有申请中国专利的发明成果,则可以使用。企业改变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来这里“找宝”,就是最好的捷径之一。
(2月3日《经济日报》张卫平谢彬 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