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知心厂长”——记江西量具刃具厂厂长王卫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5
第2版(经济)
专栏:

  “知心厂长”
——记江西量具刃具厂厂长王卫东
本报记者余清楚
我翻阅了一下手头的资料。1990年,江西量具刃具厂帐面亏损30多万元,潜亏100多万元。当时市主管部门选派好几名干部到这个厂任职,谁都不肯去。1990年底,王卫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离开省级机关,到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安营扎寨,治难救厂。两年光阴倏忽,企业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值由1990年的285万元上升到1185万元,利税由“赤字”上升到145万元。
面对成功,王卫东深有体会地说:“我没有三头六臂,也不懂神功仙术,我治厂的诀窍是,相信职工,依靠职工,与职工交知心朋友,有难同当,共求发展。我以为,重视人才是最有效的经营法则。”
王卫东新官上任,没有那种大刀阔斧式的举动,他不动声色,沉在车间里,泡在工人中,把企业困难摸得一清二楚。接着,他出一妙招,搞一个“职工建议月”,发动群众摆情况,提建议,求兴厂之策。出乎预料的是,陷入困境的干部职工见厂长以诚待人,真心治厂,便投桃报李。200多条意见犹如一本诊断书,把厂里的病源病根、救厂治厂之策源源送到了厂长的办公桌上。
根据广大职工的要求,王卫东首先在中层干部中动手术,把10多名不称职的科级干部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针对产品质量低、成品不良率高的现状,他果断决策,成立新的材料管理科,制订了40多条制度,把职工的工资、奖金和产品质量、班组效益、成本消耗捆在一起。结果产品成品不良率由5.8%下降到1.38%,原材料消耗下降20%,仅此两项,就可抵去1990年的帐面亏损。
王卫东40多岁,个儿不高,说话声音不大,但笑脸常开,为人随和,有难处不在脸上,给工人以信赖感,亲切感。1992年下半年,工厂订货单太多,他作出决定:凡完成5500个工时以上的一线工人,奖励一台彩电。这下热闹了,全厂职工争着往自己肩上揽担子,加班加点苦干,生产任务超额完成。王卫东说话算数,年底召开全厂颁奖大会,8位工人每人奖一台彩电,30位标兵每人奖一架照相机。对职工实行重奖,在江西企业里还是头一回。深孔钻车间磨工姜堂女,一年干了两年半的活,拿了厂里的头名状元。他说:“厂长说话算数,多劳能多得。我们工人就信赖这样的厂长。”
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王卫东深知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心。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后勤部长”,对全厂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厂部离市区11公里,不少职工上下班要挤好几个小时的公共汽车。王卫东二话没说,租了汽车,解决了市区职工上下班的困难。一些职工反映工厂文化娱乐设施少,去年初,厂里兴建了职工俱乐部,兴建了电视广播站。此外,厂里还解决了煤气供应,使职工真正做到干得认真,玩得痛快,生活方便。
由于王卫东与工人的关系水乳相融,亲密无间,他的治厂决策实施得很顺畅。王卫东对此深有感触地说:“走向市场,要练好内功。我认为上下一心,团结兴厂是最大的内功。”企业也在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团结氛围里搏击市场风云,获得较好效益。1992年的生产任务,5个月就完成了。最近攻关新上的11个产品,就有9个获优秀新产品奖。有5项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名。目前的产品订货单,已排到了1994年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