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精神——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在京研讨“王祥林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5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精神
——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在京研讨“王祥林现象”
最近,部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京举行座谈会,研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王祥林现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管理者、广西喷施宝有限总公司总经理王祥林,是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新型农民企业家。他所领导的喷施宝公司,以一种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一项科研成果多功能营养型叶面肥——喷施宝迅速产业化,形成日产喷施宝七十万瓶(年产值突破一亿元)的生产能力,并推广普及,使其在全国累计推广使用面积达三点四亿亩次,同时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会者认为,“王祥林现象”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众多有作为的企业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一大批企业家。
有些学者在分析“王祥林现象”时指出,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具体地说,这种精神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勇于开拓。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而是去创造,在竞争中获取胜利。二、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机会经常存在,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抓住,这是不一样的。因为抓机会是有风险的,企业家要有冒险精神,敢于闯,敢于冒。当然,冒险精神不是随便乱闯,而是需要一种判断力,一种洞察力,感觉这个机会能抓得住,能成功,就坚决地做。三、有市场意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后,要善于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迅速开拓市场。因为没有市场的开拓,就谈不上产品价值的实现。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算不得现代企业家。四、有事业上的成就感。企业家本身不仅仅是赚钱,他应该把个人的发财致富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不断地干,不断地追求事业上的进步,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这是企业家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有的学者还谈到,这几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家,但是非常难,正像土地板结了,苗冒出来非常之难一样。有的成功了,有的刚刚冒出来又给打下去了,有的是自己不争气,昙花一现。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一定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除了企业家自己要有一个好的行为外,社会也要负责。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保护他们,爱护他们。如果他们出现了某些同社会准则不太一致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去纠正,不能一棍子打下去。否则,我们的市场经济就没有希望。与会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作为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并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张书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