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日本重视人才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6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之石

  日本重视人才一瞥
郑友敬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经济越发达,越重视人及其能力的发挥;科技水平越高,越舍得花钱吸引人才、引进人才。这在日本表现得尤为突出。日本经济发展较快的诀窍在于:视“头脑”为经济增长之源。
“头脑兴县”——一个响亮的科学口号
我们在日本石川工业试验场考察访问时,他们介绍石川县提出的一个口号,并多次在出版物上见到,这个口号就是“头脑兴县”。提出这一口号是因为日本西部相对落后于东部。为改变石川县的落后面貌,一九八三年后提出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电子、机械为中心的高技术园区。为此,制定了科技发展、“头脑”引进规划。一九八三年以来政府部门投资巨款兴建了一个日本第一流的高技术园区,并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人才。属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的高科技“头脑”不断流入石川县,使其经济社会发展正朝着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发展。
资源、科学、人脑的结合
日本能在资源贫乏、人口密集的情况下获得如此发展,靠的是科学与人脑。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带来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也使数亿年形成的各种矿物资源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面临的抉择就是靠“科学+人脑”,搞资源节约型、资源替代型的发展。日本近一二十年高附加值产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人脑”的威力是无穷的。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学者们认为,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领衔,主要发展了煤炭、轻纺、蒸汽机类、航海业等,以批量化为中心;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美国为领衔,主要发展了石油、重化工、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以效率化为中心;而第三次产业革命,领衔的将是日本,将主要发展资源集约型产业,以开发“人脑”为中心,如软件产业、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业、微电子、新能源、生命科学等。
生产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
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不论是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企业繁荣之根源。在日本不久前出版的《现代技术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九十年代日本研究开发目标是为了国民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并将大力发展经济服务化、租赁化、传统服务产业的社会化。应当说,日本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新产品的开发方面是很值得称赞的,如日本的汽车业,为提醒打盹的司机,在新型小轿车上将增加自动警报系统,为排除汽车首尾相撞将增加车速控制系统;建筑、建材部门在卫生间设备上专门开发了调温等新功能,等等。
开发“人脑”进行多种经营
现日本企业都搞多种经营,一方面是为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分散风险、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提高企业的声誉、扩大服务对象。为此,就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发“人脑”,充分发挥“人脑”的中枢作用、超前作用。所谓中枢作用就是发挥“人脑”在多种经营中的能动作用、指挥功能;所谓超前作用就是发挥“人脑”在多种经营中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在日本,我们曾参观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具制造厂,可这个厂既可生产航空航天用的各类工具,也可按订货生产各类小工具,不论其型号、规格尺寸如何,该厂均可接受订货,只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均可承担生产任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不断提高人的劳动效率
不论是日本学者还是企业家,都一致认为,日本的生产效率、劳动效率比美国、西欧各国都高。我们在对一些企业、车间进行考察时看到,工人们的劳动十分紧张,往往一个人要开几台、几十台机床,完成二百至三百道工序,最多的一个人完成四百道工序。三四百人的工厂一般只有管理人员七至八人。在我们考察的一个机械厂只有职工三百人,一九九一年人均年产达到二十九万美元。
由于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很快,超过美国百分之十,比欧洲四国高出百分之二十,为亚洲“四小”的三点四倍。因而,人的劳动效率提高的结果必然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