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刘中一谈当前农业新问题时强调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7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中一谈当前农业新问题时强调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积极性
本报北京2月16日讯(记者刘鲜日、李晓清)报道: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促使农业的长足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此于16日在北京组织了记者招待会,农业部部长刘中一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记者问,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但在不少地方农民负担却日益严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刘中一回答:我国历年来对农业采取低税政策,国家规定农民负担控制在上年收入的5%以内,按这个规定,农民负担并不算重。农民负担重的原因主要是各方面各种名目的集资、摊派太多。尤其是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以及粮食集中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不同,负担过重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下半年,中央和国务院采取措施,情况有所缓解。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一是要靠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走立法的路子,把农民负担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务院已审定了《农业基本法》(草案),正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加强法制建设将有利于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兴办各种事业,如果需要向农民集资,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和农民自愿的原则,不合规定的负担,农民可以拒绝。
有记者问,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如何做好农业的宏观调控,其难点在哪里?
刘中一回答: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建立和强化。其内容应包括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网络;要建立国家和省市区的两级储备体系,逐步充实、完善以粮、棉为主的储备制度。通过储备吞吐,调剂市场余缺;三是进一步搞活流通体系,积极建立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逐步使农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价格的轨道;四是各地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转化体系,广开粮、棉等农产品的消费、增值渠道;五是要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加强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的投资,推广科技兴农,广泛建立粮棉商品基地。
要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刘中一回答:对于农业生产,国家采取扶持政策。一是国家要重点扶持;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向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服务,培训技术人才;三是国家在粮食市场上要实行有效调控,利用储备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合理价格,避免“谷贱伤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