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引技术高起点变资源为财源农副产品加工成为长春第二主导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7
第2版(经济)
专栏: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引技术高起点变资源为财源
农副产品加工成为长春第二主导产业
编者按:长春市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并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改造传统技术,使这一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他们的做法值得提倡。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领域非常广阔,大有文章可做,各地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应把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作为主产业来抓。这不仅是粮食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范向群、周长庆、王景和报道:我国粮食重点产区的吉林省长春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使资源优势正在变为经济优势。据统计,1992年这个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43.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已成为仅次于汽车工业的第二主导产业,年加工转化粮食70多万吨,占全市剩余粮食的一半。
长春市所辖的榆树、德惠、九台、农安、双阳5县(市)位于东北“玉米黄金带”,每年粮食产量约600万吨。其中70%是玉米,每年大约有150万吨粮食和大量农副产品可供加工转化。过去这里加工企业也不少,但多是作坊式的传统生产,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多是初级产品。1987年开始,这个市加强了对这一产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几年来,全市用汇44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40条生产线;引进外资2580万美元,上了6个农副产品加工合资项目。
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引进,把长春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向了一个新天地。目前,全市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大中型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2家,其产值已占该产业总产值的1/2,加工的产品已由过去的500多种扩展到76大类上千个品种,有150多种产品跨入了优质品行列,并有几十种销往国外。加工已由粮油、烟酒等传统项目扩展到肉牛、肉鸡、鹿茸、肉鹅、蔬菜等领域。盛产粮食的榆树市,近年来从国外引进设备,新上和改造了12户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去年加工转化粮食25万吨,实现利税占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