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魅力·实力·活力——访宝安企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汉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7
第2版(经济)
专栏:

  魅力·实力·活力
——访宝安企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汉雄
  本报记者高保生新华社记者鹿永建
说起“宝安”,外地人还有些陌生,但在深圳,它却牵动着数十万股民的心。这家在9年前就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企业,从初创时的几十万元资产,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上十亿元资产的大型集团式企业,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坐在我们面前的50岁出头的曾汉雄,便是深圳市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这位被金色光环笼罩的神秘人物,既有“大老板”的雍容气度,又发散出朴实的基层干部所具有的吸引力。听他讲公司的发展历程。就像看到了深圳迅速崛起的缩影。
1983年7月,当时的宝安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汉雄被县委领导同志找去:“搞点经济工作,创办个公司,怎么样?”曾汉雄虽面有难色,但还是毅然接下了任务。开办费:20万元;办公室:县委传达室旁边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全公司人马:连他在内5个人。最困难的是他从未搞过经济工作,只好咬着牙边学边干。
宝安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改革开放两三年,这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曾汉雄一班人想,何不把农民手中的“死钱”集中起来,变成“活钱”。困难,把他们“逼上”股份制之路。
上级开了绿灯,他们迅速行动,四面出击,骑着自行车四处兜售股票。这一年,他们获得了几百万元的股金,股民遍及二十几个省市。“宝安”悄悄起飞了,第一年即获得可观的利润,股票年终分红率18.4%,大大高于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
这个影响太大了。许多人看到“宝安”的光明前景,争相入股。第二年过去,他们共筹到1000多万元资金。
昼夜轰鸣的推土机推平了座座荒丘,20多层的“宝安大厦”拔地而起。以贸易为先导,以实业为基础,促使他们的经济实力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建立了沙井、龙华、布吉等好几个工业区。除了银行,他们都有涉足。从汽车、钢材、农副产品,到宾馆、饮食、娱乐业,几乎集百业于一身。曾汉雄雄心勃勃,全方位盯着大市场。
1991年6月,宝安股票上市,成为深圳股市的抢手股票之一。
时代赋予许多人以眼花缭乱的机遇,但不是人人都能像曾汉雄那样战胜挑战,由外行变内行,成长为一代企业家。作为股份制企业的决策者,他的宗旨是:服务大众,选好项目,用好人才。
1984年,他们通过与航天部下属的株洲331厂联营,生产航空模型发动机。这是高技术产品,别看它小,却由一二百个零部件组成,一分钟转2万多次。
“航模”,属体育用品,销量能有多少,市场前景如何?开始他们拿不准,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后发现,虽然航模运动在国内还不普及,但潜力很大,特别是国际市场十分广阔。
在宝安县郊的工业加工区一幢大楼里,上百台机器转动起来,一块块铝合金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件,然后装配成拳头大小的微型发动机。1985年,他们开始接受加拿大订单,一年几千台,后来增至几万台。现在他们已向25个国家出口这种发动机,仅日本一年就是几万台。
选好用好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宝安公司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随着一个个子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一批企业家脱颖而出。1990年,曾汉雄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现任总经理陈正立,就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才33岁。陈正立24岁进入“宝安”,独当一面,几经磨练,业绩赫赫。除他之外,曾汉雄还向我们介绍了一批宝安公司的干将。
1991年6月,宝安股票上市以来,企业为股东负责的意识更强,公司内部又层层实行全员抵押承包,建立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经济效益稳步上升。9年间,宝安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了十多倍,达7200万元。若以股市价格计算,就是20多亿。
经过多年积累,宝安公司已具备振翅高飞的潜能。“宝安”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武汉,投资60亿元,建设办公、商住、娱乐一体化的高档生活区;在浦东,一座综合型的宝安大厦已破土动工,总投资10亿元;在海口,承担了秀英街2公里长的商业街改造工程;在北京、东北、洛杉矶……曾汉雄和他的同事们的目标是:一个跨国、跨地区的大型集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