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在舞蹈中寻觅生命的意义刘凤学和新古典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7
第8版(副刊)
专栏:人物专访

  在舞蹈中寻觅生命的意义
刘凤学和新古典舞
冯双白
2月13日和14日,一部舞剧《布兰诗歌》(见上图,李铭训摄)和一场舞蹈集锦震惊了首都舞台,那流畅的语汇、丰富的文化内涵、热烈的传统情思、对西方当代艺术融会贯通的吸取,给人们以启迪和滋养。这两出表演,是台湾杰出的舞蹈家刘凤学博士率领的新古典舞团带给我们的。
一头银发,一袭黑披肩,人已60开外,依旧精神爽明。慈祥的笑容和婉柔的声音,更映衬着刘凤学目光中的睿思和一种锐利。
刘博士出生在黑龙江边。白山黑水、大雪荒原给了她最初的人生体验,从长白师范学院毕业后,曾向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学舞。那时她的双亲特别是父亲极反对以舞蹈为业,刘凤学凭借青春的冲力和朱颜大志说服双亲,踏上了生命的舞路,一去不回,转瞬竟已40年!
40年间,她舞而不止。50年代起在台湾开始舞蹈创作,曾在日本皇宫雅乐部连续7个月手抄中国舞谱,经万千周折,费百回心思,终于在舞台上恢复演出古乐《秦王破阵乐》、《八佾舞》、《人舞》等。她作品数目过百,屡次得奖。她先后赴日本、德国、韩国深造学习。80年代,她又不避高龄去英国伦敦大学拉班舞蹈学院学习,7年后荣获英国国家舞蹈哲学博士,是海峡两岸获此学位第一人。她戏称自己“老博士”。虽然是从学现代舞起家,刘凤学却一直眷恋中国传统文化。她将中国舞的动作主题与西方现代舞的“三度空间”等理论结合起来,不倦地探索着中国现代舞之路。
“老博士”一生育人不倦,把青春和智慧化作春阳之光照进学生的心扉。她的舞蹈教育中有一条不动的信念:绝不要舞蹈匠人;因此她的学生中,只要爱舞,想跳舞,欲在舞中寻觅真正的生命意义,那么,刘凤学就不计较学生的年龄、身材,“教舞不拒人”,她只想和学生们一起,寻找一生中的那一份忘我的投入,那一股不绝的活力,那一种只能在运动中才得体验的永恒。
这次她率领舞团来大陆演出,不仅有古意浓浓的《雪祭》(取材“窦娥冤”之事),春意淡淡的《投壶戏》;更有大气磅礴的《布兰诗歌》,这首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卡尔·沃夫根据中世纪一些游浪僧人和修士们的抒情诗创作的大型乐曲,由中央乐团现场演奏,合唱团演唱,并在刘博士的富于变化的艺术创造中化为可视可感的舞动形象。
交响乐、大合唱与充满隐喻的舞蹈在当代剧院中的高度融合,将作为一件盛事记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史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