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珠江明珠——容奇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走向城市化——崛起的小城镇

  珠江明珠——容奇镇
本报记者高保生
编者按:容奇镇走过的道路说明,城镇建设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带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兴旺发展。消灭城乡差别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而实现城市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在逐步用现代设备、技术武装农业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狭窄的耕地里引出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广阔天地,是当前部分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不少人知道广东有家珠江冰箱厂,它以年产60万台“容声”冰箱销往各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大型现代化工厂,竟是一家乡镇企业;拥有这家工厂的乡镇,就是顺德市容奇镇。
昔日祖祖辈辈与土坷垃、与小手工业打交道的容奇人,做梦也没想到,十年改革开放,激发了他们这么大的聪明才智,开发出这么多的财富。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年创产值竟达20亿元。在这里,“农村”已失去了它的传统面貌。十年奋斗,容奇人民把自己的家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镇。
他们创造了企业,同时创造了城市
主管城镇建设的副镇长何炳坤向记者展开了两张图:一张是容奇旧城图,上边稀稀落落几片黄色的斑块,便是过去的城区建筑;另一张是现在的城区建设图,一条43米宽的容奇大道横贯东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用不同颜色标志着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
容奇的繁华程度不亚于一个中等城市。街道两旁高楼林立,有大型的集贸市场,现代化的邮电大楼,还有耗资5000万元正在建设的体育场馆。居民住的都是二三层高的楼房。到了晚上,各种大排档、商店、文化室、卡拉OK厅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记者住的三星级的南环酒店,是一座11层高的大厦,其管理和服务水平,比起大城市的高级酒店来,一点也不逊色。
1982年就担任镇党委书记的陈伟,谈起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建企业就是建城市,不大力发展经济,哪有容奇的今天。
1978年,容奇就办起了第一家三来一补的服装厂,后来陆续办起了大大小小几百家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如今,容奇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就有4个,其中珠江冰箱厂年产值上10亿元。
记者来到工业区参观。几座大型的工厂连在一起,主楼厂房建筑各具特色,本身就构成了有特色的城市风貌。珠江冰箱厂是一座花园式工厂,绿地和花卉面积达50%。厂科技和办公大楼高耸入云,造型别致。对面建有职工活动中心,有游泳池、俱乐部、会议厅、幼儿园。像这样的工厂,以其现代化的气魄,构成城市的一部分。
经济发展了,为城市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1985年以来,容奇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超过4亿元,其中用于道路建设的资金就达1亿多元。容奇镇供水系统日供水7.5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100%;1978年投资1100万元建成11万伏变电站,去年供电量达1.3亿千瓦时;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邮电大楼,开辟5000门程控电话,国际国内直拨。
何副镇长介绍,容奇镇地下埋有排水、供水、供电、通讯、煤气5条管道。记者不解:“你们现在烧什么?”“从广州拉来的罐装煤气。”“那为什么还要埋煤气管道?”“从发展的眼光看,容奇居民以后都要使用管道煤气呢!”
他们创造了城市,同时学会了管理城市
他们创造了一个新城市,同时也在逐步学习如何管理城市、管好城市。
容奇镇有300多人专门从事城市管理,有环卫队、绿化队、监察队和交通队,每年财政支出500万元。
镇区每个路口有红绿灯,交通警察执勤,各种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驶秩序井然。
每天生活垃圾60吨,原来靠人力,现在实行机械作业,买了扫地机、洒水车和运输车辆。
容奇镇绿化覆盖率高达36%,道路绿树成荫,四处有鲜花。园林工程队由130多人组成,每年为镇区绿化提供6万棵树、上10万盆牡丹、杜鹃、菊花、水仙等鲜花。园林处的同志还带记者参观了占地40亩的凤岭公园,内有奇花珍木,供游人参观。他们还计划投资1000万元开发建设一座新公园。
容奇镇有4.9万人口,加上外来人口共有7万人,社会管理是个大问题。外地来打工的人过去分散居住在居民家里,没法管,曾出现过不少问题。1991年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7幢单身宿舍楼,可容纳2000多人居住。外来职工住在这里,既方便又安全。生活管理处配备保安人员、环卫人员,还有舞厅、卡拉OK室和小商店,基本杜绝了打架斗殴和失窃现象。
他们创造了城市,同时推动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发达的农村小城镇,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一个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容奇镇把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和第三产业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全镇仅投入校舍建设的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了7所中小学,扩大了两所幼儿园。昔日的危旧校舍已成历史,每所学校都是崭新的、布局合理的教学大楼。记者来到该镇1987年拨款500万元新建的振华中学,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有30个教室和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这所中学有20个初中班和10个职业高中班,设有电子、机电、化工、管理和文秘6种专业。近几年他们先后培养了近千名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来到前几年落成的容奇医院,犹如进入环境幽雅的公园。在假山绿树环抱中的医院大楼,有业务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和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周围不少农村的农民来此就诊。一所镇办医院,副主任医生就有9名,主治医生24名,每年投资100多万元用于进口先进医疗设备。(附图片)
上图为容奇镇一角。本报记者杨文道王忠家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