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水哟,纯洁的水——记石阡县大洞岩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水哟,纯洁的水
——记石阡县大洞岩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
邱厚德
今年1月15日,对于黔东石阡县坪地场乡6000多仡佬族、侗族同胞来说,是个节日般的欢乐日子。
从此,这个因缺水而贫困的民族山乡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水源和一个完整的输水系统。他们可以用清澈的泉水灌良田、浇菜园、煮香茶、酿美酒了!
“坪地场,田大丘,地大块,只因没有水,三年两不收”。这首听来让人心酸的民谣从古传到今。1989年至1991年连续干旱,坪地场乡亩产仅仅50公斤,全乡不仅未交售给国家一粒粮食,反倒吃了国家的400多万公斤救济粮、返销粮。
坪地场乡的人早就开始找水源,一代接一代地找。1988年3月,几天大雨后,年近花甲的王明星带着年轻人王朝义、王启江向北山出发找水源。当他们翻过两座山,在一个名叫大洞岩的地方歇气时,听见从山体中传出哗哗流水声。他们当即回家取来手电,从不足1米宽的一个坑里爬进去,终于找到了一处新水源。
“大洞岩有水”的消息传遍了坪地场,坪地场人盼水心切,凑钱、贷款资助代表进城“请愿”,仅王明星老人就步行到县城43次,往返路程4000多公里。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余道学、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王安西立即让水电局长刘昌发前去勘察,“拿出个究竟来”。
刘昌发这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带着4名助手来了。他们早出晚归,爬行在陡峭山壁上,往来于幽深漆黑的山洞中。由于地形复杂,测量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凿石开路,仪器架不住,用绳子套住进行测量。经过4次反复测量,得出了科学结论:可以引水。
科学为领导壮了胆,大洞岩引水工程及附属的桐子坳水库(设计库容42万方、灌溉1480亩)揉粘防渗工程被列为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于1992年4月14日破土动工。
为使工程尽快竣工,石阡、印江和湖南的10余支施工队伍一齐上阵。他们睡山洞,宿岩孔,夜以继日加班干。坪地场的乡亲们有的主动丢荒一季庄稼,把田让出来给施工队蓄水拌灰浆;有的支援材料给施工队搭工棚;有的腾房给工程指挥部;有的还不计报酬地为指挥部办伙食。坪地场中学400余师生自发捐资买毛巾、烟、酒慰问施工人员,全乡群众义务投工开挖地面渠道的土方。
大洞岩引水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坪地场乡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据初步测算:这一工程可灌溉5000多亩的稻田,粮食产量将由1989年亩产50公斤增产到500公斤,全乡每年可增产230万公斤;稻田养鱼将由1989年亩产5公斤增产到20公斤,全乡每年可产鱼7.22万公斤,增收29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