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面向市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9
第5版(理论)
专栏: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短论

  面向市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吴昂
运城地区作为山西的主要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其特点主要是传统种植业优势比较突出,小麦、棉花产量居全省之首。但是,这种结构单一,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要支柱的经济结构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给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种植业比较效益极低。据统计,每亩小麦纯收入仅几十元,如果改种经济作物,发展林果业,每亩收入几乎可增长数十倍。显然,这种以麦棉为主体的传统种植结构是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来积累扩大再生产资金的。因此,必须面向市场,在稳定粮棉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这就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力争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实现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
我们认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主要应着眼于发掘本地区多方面的内在潜力,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
第一,努力增加粮棉产量。也就是说,要以种子革命为先导,增加水肥投入,推广模式化栽培,主攻单产,保证总产稳定增长,走出一条稳定面积,不断提高产出规模的路子。
第二,大力发展林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就要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市场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林果业。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发适销对路、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
第三,发展深加工业。为了推动农产品转化,让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应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开展多层次加工。我们一方面集中力量发展原料足、投资少、销路广、效益好的产业,逐步扩大产品系列;另一方面积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依托,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多层次增值增利。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运城地委书记、行署专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