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开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9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开支
夏珺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将企业的开支分为“生产性开支”与“非生产性开支”两类。而作为一厂之主,“警惕非生产性开支中的浪费”这根弦往往绷得比较紧,甚至锱铢必较;对“生产性开支”则往往是一路绿灯,高抬贵手。这差不多已经成了一些厂长的思维定势。其实,仔细考察一下,恐怕这里面有一个误区,似有重新斟酌、推敲之必要。
笔者前不久与山东德州玻璃厂厂长张永考聊天,他说,去年德州玻璃厂狠抓成本控制,向管理要效益,从一分钱、一度电、一块煤抓起,一年就节约开支84万元,其中大部分竟是“生产性开支”。
无独有偶。深圳一个自行车企业的老总也曾对笔者讲过类似的事。一次,他在审批购置零部件的报单时,发现其中某个部件的报价比他所了解的价格贵1元多钱,遂令负责采购的业务员再去核实。原来这同一个部件有若干档次,价格自然高低不一,对方只是笼统地写上部件名称,填了一个最高价,而恰好采购员业务又不太熟,未能察觉。事后,这位老总感慨地说:“幸亏我平时留心零部件的行情,不然的话,一个部件多花1元多钱,上万个部件就要损失上万元呀!”
像深圳这个例子还属于仅仅因为采购员业务不熟所致,其实,“生产性开支”中各种五花八门的“跑冒滴漏”还有许多哩。
将开支分为“生产性开支”与“非生产性开支”或许有它的道理和必要。但实际上,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生产”与“非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绝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河南省某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但买主因其姓“乡”而心存疑虑,说等货发到了再付款。这个乡镇企业的厂长不气不恼,恭请买主进厂参观。当买主看到该厂那气派不凡的厂门、装修讲究的会客室及整洁明亮、井井有条的生产车间时,心中不觉平添几分信任感,当即掏出支票,先付了货款。“非生产性开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当然不是主张企业对“非生产性开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不揣浅陋给您提个醒儿,“生产性开支”也好,“非生产性开支”也罢,都要实事求是观之,不可存有成见。不要见了“生产性开支”就大笔一挥,绿灯放行;也不要见着“非生产性开支”就像葛朗台一样吝啬,或许它无形之中会带来经济效益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