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散文诗正年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9
第8版(副刊)
专栏:

  散文诗正年轻
柯原
散文诗正在迎来自己的丰收季节。
由于散文诗短小精悍,既有散文的潇洒自如,又有诗歌的浓郁醇厚,这些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从报刊上散文诗的大量发表,到各种散文诗集的纷纷出版,形成了百花缤纷的喜人局面。
爱好散文诗的以青年人居多,因此,校园散文诗在整体散文诗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展示了散文诗的芬芳与色彩。《中国当代校园散文诗选》,经过广泛而认真的征稿与筛选,收录了100多位作者的200多章散文诗精作,其中虽然不乏在散文诗创作中卓有成就的老作家,但大多数则是新面孔,而其作品正同他们的年龄一样,给人以蓓蕾初放而光艳照人的印象。
翻阅这部散文诗选,首先令人感到的就是: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们写黄河,写长江,写草原,写江南……也写与李白对饮,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写梵高的向日葵和萨福的玫瑰……仿佛是放飞了一群群白鸽,带领着读者们在广阔的天地和茫茫时空遨游,审视着历史和生活。散文诗题材的广阔性,证实了散文诗穿透时空的飞翔力。
凌空翱翔是散文诗的一个方面,而深深地扎根泥土则是散文诗的又一个方面。我们可以读到那些深情地吟咏自己的故乡的篇章:那黄土地,那水域和渔歌,那黄昏故园,那“总是在行李中装进一座山”的山里人,那留下了“跪在麦田埂上姿势”的最后印象的父亲,那“晚上把身子翻过来,作了女儿们温暖的小船,渡我们跨过童年之河”的母亲。这些浸透了浓浓的乡情、亲情的作品,是一曲曲永远也唱不完的故土恋歌。
年轻人处于成长的阶段,也处于追求与思考的年龄。我们可以读到作品中对人生的探索,对时代的沉思,对命运的挑战……这里没有说教。自然,生活之路并不是平坦的,总会遇到种种风浪,坎坷,曲折……有的作品中流露出某种惆怅、忧郁、苦闷与困惑,真实地反映生活的喜怒哀乐种种感情,反映青年一代的向往、爱好和追求,是会给人以启迪和引起读者共鸣的。
这些散文诗作品,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发展,也有吸收某些西方现代派的手法。既有粗犷雄浑的风格,也有绮丽清秀的韵味。一组又一组闪耀着思辨色彩的意象,展示了一群孜孜不倦的创造者的足迹。我们历来主张,散文诗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都应当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这样才能为广大中国群众所喜闻乐见。但这并不是说就要囿于某种固定的格式,不求发展与突破;这也不意味着抛弃历史传统而完全横向移植。总之,还是以黄土地为生活命脉,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加以消化和运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一种边缘体裁的散文诗,很善于吸收各种兄弟文艺的长处而使自己更加丰富。
有一段时间,散文诗曾被讥为“小花小草”,似乎散文诗只是一件件小摆设,自然,与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相比较,散文诗只能算是一支轻骑。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文诗不能关注当代生活和反映重大题材,不能以其凝练而厚重的时代精神打动读者,何况,目前不是还出现了一些长篇叙事散文诗,并受到文坛的重视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