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岭西红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19
第8版(副刊)
专栏:

  岭西红叶
蒋博
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但对山却有着难以自拔的迷恋与憧憬。直到现在。山仍赋予我深邃的思想和坚韧的意志。究其缘由,可能与我的故乡博山是一座群山环抱的山城有关。故乡的山留给我许多童年的梦幻与向往,而最难忘的要数屹立在博山城最西部的禹王山。
我喜爱禹王山,难忘山顶上那远古人拴船用的两个大铁环,忘不了“六月积雪”的妙景和大禹曾在此治水的神话传说。但最难忘怀还是山岭上山谷中那风景如画的小山乡——桃花泉。大禹在此治水仅仅是个传说,但博山的山水哺育了焦裕禄却是实实在在的。
桃花泉即今日的博山区岭西乡,在淄博市所辖的乡镇中,它占据了三个“之最”:人口最少,仅有3900多口人;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86%以上;乡政府驻地海拔最高。
去年暮秋时节回博山,见到了少年时代的好友刘强。28岁的他已是岭西乡的副乡长。我关切地问他岭西的情况,他说:“如今的岭西已不是咱们学生时代的样子了,怎么样,跟我去看看吧,你不是最爱红叶吗?眼前正是红叶满山的时候啊!”
次日一早,汽车一驶进岭西乡境地,我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变化,原先坑坑洼洼的山路已被新修的盘山沥青公路所取代,山民们居住的茅草房已不见踪影,新砌的砖瓦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红叶掩映的村庄中。仰望山顶,海拔803.9米的禹王山主峰上有电视转播塔耸入云端。刘强介绍,那是乡里为解决当地群众看电视难修建的电视差转台。他还告诉我,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好事,开通了程控电话、新建了乡卫生院,实行了合作化医疗,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900多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变化,在城市或条件好的农村似乎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这个原属贫困边远山区的岭西乡来说,已属来之不易。
在山坡经济林中,我见到了岭西乡的领头人——乡党委书记宋希书、乡长李新华。他二位今年都是43岁,但看上去书记比乡长年龄大。一打听,书记已在岭西干了9个年头,乡长才干了一届,看来与在山里风里来雨里去有关吧。
谈及岭西的发展与变化宋书记感受颇深:“山区要发展,光靠在山土地上转圈圈不行,必须走农工林商全面发展的路子,这几年我们着重抓了乡工业的发展。”
如今这个1979年以前只有一个农机修配厂的山乡已拥有十几家乡办企业,全乡工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62.12万元增加到1143万元。乡电动滚筒厂生产的电动滚筒是省优产品,最近又研制了“摆线针轮电动滚筒”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同时,他们还立足山区特点,调整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了大量的樱桃、花椒等,基本形成了规模,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另一主要来源。最近,与铁道部科研所联办的冷轧高强螺纹钢生产线已经破土动工,仅此一项,每年即可增加产值1000万。他还告诉我,到“八五”末的目标是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乡在1995年达到小康水平。
看到岭西的巨变,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我知道,为了这一切,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当我向他们请教在岭西工作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既实实在在,又发人深思:“只要你时时想着你是人民的公仆,真正与他们同甘共苦,你就会赢得他们的拥戴和支持。博山是焦裕禄的故乡,富裕了,同样需要焦裕禄。”据说,修公路时,农民每人集资15元,乡里的大小干部却将一个月工资的50%都捐了出来。当公路通车剪彩时,全乡老少几乎全都涌到公路上庆贺,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翁精神焕发地敲响了年轻时正月十五闹元宵时才用的牛皮大鼓。鼓声里既有山民们对山乡巨变的欢呼,也有对领头人的赞美与歌唱。
下午当我回城时,岭西红叶正在夕阳中溢彩。这些黄栌树叶虽然没有北京香山的势派,却也气格非凡。一年一度栌叶红,但我深信来年将会更加引人注目。啊,岭西红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