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肯德鸡”与中国的快餐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茶座

  “肯德鸡”与中国的快餐业
“肯德鸡”、加州牛肉面、麦当劳……“洋”快餐风起云涌。面对“破门”而来的竞争对手,中国快餐业怎么迎战?本报几位编辑偶聚一起,各抒己见——
刘燮阳:近期《市场报》刊载一条消息,说美国的肯德基快餐店在我国越办越红火,仅在北京市就又添了六家分店。读完这则消息,感触很多,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传统的“饮食王国”,诸如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等“洋”快餐能够纵横驰骋呢?我们自己的快餐如何应战?能不能振兴?
朱剑红:我国的饮食业虽有悠久的传统和广阔的市场,却听任人家来赚钱,这当然不能说是件好事。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不正是这些洋快餐通过他们成功的经营,给我们树立了榜样,给我们的餐饮业引来了现代意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美国的“肯德鸡”,就没有与之争雄的上海的荣华鸡。如真能“一鸡引得百鸡鸣”,未必不是件好事。
刘燮阳:老实说,肯德基快餐鸡的味道我并不太喜欢,我倒是更喜欢武汉的热干面、成都的龙抄手、上海的小笼汤包。但是肯德基快餐鸡在北京大受欢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依我看,方便,干净,就餐环境好,再加上点儿异国情调,这些都是他们的长处。
保育钧:洋快餐近几年风行,有政策上的因素。“肯德鸡”在京办店时,京城小吃尚未走出萎缩、凋零的困境。由于价格一度管得太死,许多小吃店纷纷装璜门面,经营起南北大菜了,以至于市民们吃个油条豆浆都很困难。许多京城名小吃都快后继无人了。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恢复了一些名小吃,如西四小吃胡同等去处,但同洋快餐相比,我们的长处仍发挥得不够,名牌意识不强,少了点虎虎生气。
莫新元:我琢磨,我们虽然有品种繁多的小吃,但这仅仅是资源,还缺少一种载体,方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快餐。这个载体就是经营。“洋”快餐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大买卖来经营,其气度,其手笔,远非我们一家一户的小食摊、小食店所能比。他们都有响亮的名号,突出的招牌,而且只要你喜欢,不论进到他的哪一个分店,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务和同样品质的食品。不像我们的朝鲜冷面、兰州拉面,一个店一个味儿,令人莫衷一是。再说说连锁店的经营方式,好处就很多,起码一条,省了广告费用,一家宣传,诸家受益。
朱剑红:快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是工业化的,讲究严格的质量管理。“肯德鸡”的老板就十分注重服务品质,自毁声誉的事从来不干。据说亚运会组委会曾找他们提供盒式快餐,他们考虑再三,没有接受,原因是路途太远,运输时间超过半小时,无法保证快餐的品味。北京有许多兰州牛肉拉面,都是标榜正宗,可是到西北吃过后,方知所谓“正宗”,不过是南桔北枳。
保育钧:现在我们的饮食业有一种复古的趋向,什么百年老店呀,老牌正宗呀,似乎越久远的东西越好,其结果是门户越来越多,天地越来越窄。饮食业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我小时候就挑着荠菜到城里去卖,荠菜当时是不值钱的野菜,现在成了上等菜肴。可见人们的饮食习惯、观念都是会变化的。办快餐也是如此,思路不妨宽些,多辟些蹊径。
莫新元:我要办快餐,就办一个为出租汽车司机服务的快餐。现在北京的出租车海了去了,仅“面的”就有上万辆。司机们最大的不便,就是中午一顿饭没着落。如果能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些合适的交通要道,定点出售快餐,哪怕只吸引其中1/5的买主,就是一笔不小的买卖。
刘燮阳:我很佩服那些来中国办快餐的美国人。首先,我国是“饮食王国”,美国人竟然虎嘴捋须,把餐饮业办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边了,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值得学习。其次,人家不是瞎干,而是事先作了周密的可行性研究,把我们的底摸清了,还要通过试验,这样一步步取得成功。(附图片)
                   题图/李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