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说奢道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周末话题

  说奢道侈
曹宪文
社会上兴起的阵阵高消费浪潮,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谈论高消费,难免涉及奢侈现象。何谓奢侈?怎么看待?见仁见智,各执一词。近日读了一篇古文,觉得此文对于我们也许仍然有点参考价值。
这篇古文的作者姓陆名楫,是明代一位上海书生。文章题目,惊世骇俗,叫做《论崇奢黜俭》。为啥要“崇奢”?陆楫的理由是:“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即是说,哪个地方行奢侈之风,哪个地方老百姓谋生的机遇也就多。这位书生的理论,显然把奢侈消费对市场所起的作用过分夸大了!
不过,这位书生的某些论点,也有可取之处。其一:奢者少数论。社会上的奢者只是极少数。“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在社会总人口中占多少?万分之几,千分之几,不过如此。其二:奢侈难禁论。奢是不必禁,也禁不了的。“虽圣王复起,欲禁吴越之奢难矣。”其三:有损有益论。奢者乐意花钱,劳者可以赚钱。奢者大吃大喝,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耕者、庖者分其利”;奢者爱穿高档衣裳,绫罗绸缎,皮革毛裘,“鬻者(商人)、织者分其利”。彼有所出,此有所入;彼有所损,此有所益。
笔者以为,今天谈论奢侈问题,有一点先要明确:高消费和奢侈,两者不能划等号。奢侈往往都是高消费,高消费却不一定是奢侈。一般老百姓,买一台彩电,买一台录像机,买一条金项链,虽说属于高消费之列,但不能戴上奢侈的帽子。古书上说:过多谓之奢,多费谓之侈。其实,奢侈这玩艺儿,既有量的指标,还有质的指标——浪费、铺张之类,说得不好听一点,就叫畸形消费。
某些当今的“大款”,腰缠万贯,财大气粗,一餐吃喝,就要四位数以上;一身穿戴,就要五位数。此种奢侈,掏的是自己的腰包,你禁止得了吗!你可以说三道四,搞点舆论导向;可是,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了。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的结尾,扣儿写信给“大款”田牛,信中有句话:“你战胜了命运,却没有战胜自己”。此话倒是值得那些讲排场、摆阔气的“大款”们细品一番。
最为令人恼火的,还是那些慷公家之慨、求个人之奢的“准大款”们。此辈搞奢侈,掏的是公家的腰包,其禁虽也难,却非禁不可。生前反对禁奢的陆楫先生,如果九泉有知,对此恐怕也不会有异议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