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BP声敲锦官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神州一景

  BP声敲锦官城
何丽蔺家湘
这是一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仅有营业员13人的卖方市场。每天交易额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卖什么?BP机。在哪条街?四川成都忠烈祠街。
每天营业室尚未开门,外面已聚集了一大群顾主。门开了,人如潮水,涌向柜台。窗口一只只举着预订卡的手似浪翻。小伙子们为了得到BP机已等了好几个月了,早已蓄劲待发。为了抢先取到BP机,都集中全力冲刺。一场搏斗下来,取得了BP机的,冲到最近的公用电话上去试效果。当黑匣子发出B—P声时,脸上泛起兴奋,口袋上一别,潇洒地离去。这就是成都电信局无线移动寻呼营业室出现的通信市场效应。
然而,谁又知道BP机1985年落户蓉城时,卖方的辛酸?那会儿,一只BP机,价格仅300余元,却极少有人问津,人们不相信那玩意儿能传递信息。无论电信局怎样在报上登广告,发宣传资料,人们仍是疑云重重。后来,电信局干脆采取先试用后购买的经营策略,才逐渐使人们改变了认识。从1986年开始,短短几年间,成都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娱乐场所、购物中心,以及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B—P的寻呼声。成都电信局126寻呼中心的BP机容量由当初的1000只扩大到3.5万只。
这个官方市场的对面,有个森林酒吧。年轻老板高兴地对记者说:“从电信局无线移动寻呼营业室搬到对门那时起,我这个酒吧就热闹起来了。去年夏天以来,更是生意兴隆,座无虚设。我的电话也忙得很呢。”
买BP的都是些什么人?一个西装笔挺的小伙子说:“现在,人的价值观念变了,实在得很。你要有个BP机,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不瞒你,我刚交个女朋友,买个BP机造点声势,用上两月,转手也不亏本。”
一个30多岁的老板,看样子倒很憨直。他说:“我是个体户,起步这阵子,底子薄,生意做得不大,在外面跑的时候多。铺子上装了一部电话,又不能老呆在铺子上。有人要联系,很不方便。买个BP,信息就灵,我比别人先弄到一批货,就等于碰了头彩,可卖个好价钱。”一个外地推销员,他的报酬是和推销出去的产品数量挂钩的。来到成都,人生地不熟,听说可以在这儿买个BP机,就赶来了。买了BP机,就去跑单位,给联系上的单位留下他的传呼号,便于随时联系。离开成都时,再到这儿来卖掉,也亏不了什么,也许根本就不会亏。最重要的是争取到时间,办更多的事,推销更多的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