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三干会出三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0
第4版(要闻)
专栏:

  三干会出三新
鲍振良孙巍
早春二月,1700多名代表再聚胶州市农村三级干部工作会议会场。三干会一年一度,今年却新意叠出。
一新:请外地典型来唱重头戏。往年,大会典型发言往往局限于本市清一色的近亲典型。这次,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前51名的胶州市跳出本土封闭的小圈子,恭请周围县市在市场经济中搏击风浪的典型做重点发言。
真是一比见差距,人家一个村办企业一年产值就达1.5亿元,利税近2000万,产品打进34个国家。我们条件不比人家差,该奋起直追了。与会者感慨颇多。
二新:私营企业老板和个体户登上大雅之堂。会前,有些同志认为,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不宜轻率地让个体户上台给干部上课。
市里果断拍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能再羞羞答答,要大张旗鼓地为之鸣锣开道。他们算了一笔帐:“胶州市私营企业、个体户人数不到全市人口的5%,国家没给他们一分钱,他们的注册资金仅5000多万元,却每年向国家交纳税金1500万元,占全市乡镇企业纳税额的一半,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7.2%。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旗帜鲜明地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让它产生更大的影响”。
不出所料,纳税40多万元的私营企业老板徐其欣及个体户邵学平在全市“三干会”上的发言,如石击水,激活了会场,激活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许多干部认识到市场经济不以级别排座次,而以效益比高低。这次三干会刷新了他们脑袋中的许多老观念。
三新:领导揭疤不护短。过去开三干会,往往是讲成绩一大套,摆问题弯弯绕。这次市委书记崔锡柱的报告却一反常态,谈到成绩一笔带过,揭示矛盾鞭辟入里:“我们的乡村企业起步较早,可是科技投入不足,素质不高,半数以上的企业仍是小作坊式的,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脆弱,效益差……”
谈到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崔锡柱更是抓住问题不放:“现在各类服务组织很多,加上我们的行政机构,按说应为全市农村经济提供很切实的服务。可许多人一沾边就揩油,搞得农民怕服务。还有不少干部滋长了假大空的思想苗头,工作飘浮,整天只会对人家喊‘什么赚钱干什么’,可你说怎么赚钱?你没有一点实数,你不能给生产、经营者一点准确的市场信号。”书记越说越激动,其情切切,溢于言表。
会场时而肃静凝重,时而掌声四起,与会者的心扉被市领导切中实情的报告打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