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一个综合调查详细表明北京青年想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0
第8版(周末)
专栏:独家调查

  一个综合调查详细表明
北京青年想什么?
△不论什么方式,能学就行 △最爱读文艺书 △信息 渠道由电视、报刊、广播“三家分晋” △希望增加社会交际
为了把握青年的思想情趣、文化走向和偏好,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研究会最近在京进行了综合调查。他们共发出问卷2160份,收回1730份,回收率为80.1%,同时,召开了10余次各种座谈会,直接接触青年200余人。在被调查的青年中工人占13.6%,学生占25%,行政管理人员占19.8%,科技人员占14.9%,青年工作者占12.8%,“三资”企业职员占1%,乡镇企业职工占9%,同时还有部分党务工作者、文化体育工作者、教师和一些其他人员。被调查者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6.9%,女青年占54%。调查结果表明,北京青年目前关注的事情有十大方面,其中文化方面有如下倾向:
学习气氛日益浓厚
各种为青年设立的夜大学、函授站、补习班、培训班竞相诞生,无论质量高低,文凭如何,参加人数之多,兴致之浓,极为少见。“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逐渐成为共识。
偏重文化陶冶
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需求增大,对纪实性作品,特别对刻画变革中人们心态、人们成材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的作品尤感兴趣。据北京几家地铁站报刊摊的人反映,现在坐地铁的人买报看报的比前两年成倍上涨,尽管多数是娱乐消遣报刊。调查统计显示,现在北京青年平时阅读的主要书籍,按职业、地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呈现出这样一种比例:
        城区青年   郊区青年   大学青年
  文学艺术类 68.5%   34%   45.7%
  社会科学类   16%    1%     16%
  趣味常识类 10.9%   25%    6.6%
  专业技术类  1.9% 24.5%   19.2%
  经济知识类  1.9%   15%    4.5%
  思想修养类  0.8%  0.5%      8%
北京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呈如下状态:
   渠道    比例   渠道     比例
   电视   27.5% 报刊   25.7%
   广播   21.1% 信息资料  6.7%
   社会交往  6.4% 亲朋传递    1%
   各种会议  1.8% 书籍    0.8%
北京许多青年还认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精神生活更需充实,因而闲暇中的消遣需求也随之增大。一青年说:“不读书不看报就会落伍,我们很多信息都来自零散时间的读报中。”另一青年说:“不看报,别说干不好自己的工作,就是连朋友间聊天儿都没谈资,很难想象一个不看书报的人会有什么大出息。”
社会交往越多越好
由于BP机、电话等媒体正进入越来越多的青年生活中,青年社会交往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社会交往的内容越来越贴近工作需要,信息交流、业务洽谈正逐渐取代漫无边际的调侃、空谈,在轻松的朋友聚会中,在宽松的社交场合里,青年的交往从本地区、本行业逐步走向全社会,甚至向国际交往拓展。
喜欢发明创造
在回答如何看待“重奖科技人员”一题时,51%的青年认为是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43.2%的人认为促进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到1992年,北京青年参加业余科技创造、科技发明活动的就达31万人。
支持申办奥运
北京做为2000年奥运会候选申办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加紧准备,一谈起此事很多青年都表现出极其热烈的愿望,青年工人中有93%的人认为应该申办,城区青年的多数人认为非常有必要申办。要求申办成功,已是青年的最大向往。
此外,北京青年关注的事情有:
第二职业热遍及各个领域调查中70.6%的青年认为兴起第二职业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21.2%的青年认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提倡。在回答“你是否想从事第二职业”时,56.7%的青年明确表示想干,34.2%青年认为想干但没有条件等等再看,另有5.2%的青年承认已经在干。
想办第三产业 开发第三产业是去年以来兴起的社会热潮,在这一热潮中青年的投入最大。在回答“哪个领域最适合你的发展”一题时,52%的青年选择第三产业的公司,11.6%是文化经营。
金融证券成为焦点 随着金融证券交易市场的开办,模拟股市、股券证券书籍、经济实务讲座吸引了青年。在回答哪个领域最适合自己发展时,5%的青年回答炒股。当然,他们认为内地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哪儿?回答不同。29.7%的人认为在于经济发展,51.8%的人说是观念,6.6%以为在于文化,还有2.2%的人说是人际关系,另有8.7%的人看作是社会气氛。在回答“你对股票债券热的看法”时,50%的青年表示兴趣一般,27%的人认为不是好事,14.9%的人认为是好事,8.1%的人认为是市场经济之必需。
跳“槽”也成热 据统计,1992年北京市青年流动率超过1991年1倍以上。调查表明,青年认同的最佳职业是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单位,占被调查人数的67%;收入和地位不见得高但能发挥才干的单位占22.8%。青年选择的领域依次为商业公司、文化经营、生产企业、党政机关、教育。
干好本职能建功 在本职成材是在职青年认同的一个重要观念,目前活跃在北京市的青年班组23310个,青年突击队1800多支,青年星火带头人3000多人,共有近30万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