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面向市场的大海——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1
第2版(经济)
专栏:

  面向市场的大海
——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的思考
本报记者刘国胜
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东风汽车公司(原二汽)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反思。公司决策层,结合实际探索企业与市场接轨,全方位发展的新路子。
近两年,年销售额达70亿元的东风汽车公司在汽车生产和销售上是放开了,一年的买进卖出约一百几十亿元,70%以上的原材料靠市场调节,计划内销售指标不足1/4,但是作为企业不仅要抓生产和销售,还有自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在投资决策、劳动工资诸方面企业不能自主,就不可能真正走向市场。
诞生于计划经济胚胎的东风汽车公司,改革开放14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却仍未脱掉从娘肚里带来的胎记。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海,大型国有企业将怎样腾飞?
通过反思,东风汽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换脑筋,形成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即所谓“三突破”。
第一个突破:产品系列化
全国现有轻型汽车厂70多家,产量大的一年不过几千辆或上万辆,小的才几百辆,根本形不成经济规模,技术水平也相当落后。东风汽车公司作为我国汽车业“三大三小”中三足鼎立的大企业之一,能不能运用市场这一杠杆和自己的实力,为改造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局面发挥作用?
目前,东风汽车公司主要以生产中型卡车为主,轿车生产历经曲折也已四脚落地!由于种种缘故,东风汽车公司在公路用车系列化、零配件形成规模、专用设备优势的发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突破过去规定的各种限制,使东风汽车系列化,企业才能有后劲。他们把这称之为开发公路用车系列化,比如三峡工程用车,东风汽车公司也要引进一点或组装一点。
第二个突破:不再受地域限制
如今,东风汽车公司与一汽已成为中型卡车的南北“霸主”,其他企业均无法与之竞争。然而,东风汽车公司不能只把自己限制在一地、一省,因为跨地域或跨国经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要以十堰—襄樊—武汉即通常所说的“汽车走廊”为出发点,全方位辐射,向沿海、沿边发展。前不久,东风汽车公司、东莞、香港锐成公司三家签订协议,决定在东莞合建年产3000万片火塞环的工厂,投资近两个亿。在湛江,东风汽车公司还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建设一个汽车化油器厂,除生产卡车、轿车用化油器外,还搞摩托车用化油器。哪里能加快企业的发展,哪里有经济效益,就到哪里干——这就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市场经济观念。
第三个突破: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
东风汽车公司的同志认为,从企业角度看,所谓走向市场经济,就是企业要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只有开展多种经营,企业才有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承担更大风险,所以他们不仅要干汽车,还要干机床。这个公司在汽车行业之所以有优势,是因为有强大的后方厂,他们决定发挥后方厂的作用,到外面揽活干。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涉足金融业,他们说,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大财团,东风汽车集团内部几年前早已成立了一个财务公司,并在集团内部融资投资近10亿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东风汽车公司在内部管理上正在着手搞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襄樊仪表厂和电气厂是东风汽车集团的两个直属分厂,效益一直上不去。后来,公司进一步放权,经过一年的实践,两个厂都有起色,过去在管得很死的情况下,仪表厂由全国汽车业第一大仪表厂变为第9位,现在恢复了活力,又排到了前列。
面对市场经济,企业须构造一个灵活运转、快速反应的机制。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就是企业资产的产权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三突破”就无法实施。为此,东风公司提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方案,得到有关部门的赞同,已开始试点。
面对“入关”,他们怎样想?公司新任总经理马跃说: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但就中型卡车而言,已经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也形成一定规模,东风汽车公司已是国际上最大的中吨位卡车生产厂家之一。由于劳动力价格便宜等,中卡生产成本低,价格也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低,合资生产的轿车也是具有国际当代水平的产品,所以,只要抓住时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我们有信心参与国际竞争。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把东风汽车公司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经营的集团公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