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武器缘何涌入海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1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武器缘何涌入海湾
新华社记者 夏海涛
今年两个月未满,世界军火市场就达成了三笔大交易,买主全在海湾。
上月初,五角大楼宣布科威特向美国购买了45亿美元的军火,包括M1—A2主战坦克。上月底,英国首相梅杰出访沙特,敲定了出售48架旋风式战斗机的生意。本月中,也就是1993年世界兵器博览会在阿布扎比开幕之日,东道主阿联酋向法国认购436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价值35亿美元。
军火买卖,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的两年中,一直做得很红火。据设在美国的安全世界基金会统计,自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美国夺得的海湾军火订单,高达285亿美元。
军火商的眼睛,为何全部盯着海湾?
海湾产油,富甲天下,是传统的军火市场,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成这么多的军火交易,却属罕见。
两年多来,世界大变,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被冷战烘得炙热的东西方军备竞赛,陡然松弛下来。军火大国的国内订单锐减,俄国减少了68%;西方兵工厂纷纷裁员。向兵工厂职员许诺就业,竟成了布什再次竞选总统的一个捞选票手段。为了摆脱困境,军火商的目光更加投向海外市场。海湾国家有钱,买得起武器,自然成了主攻目标,此其一。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燎起一场海湾战争,丰衣足食的海湾国家,失去了安全感,买武器,壮军力,以保平安,亦在情理之中,此其二。
油价下跌,加之承担海湾战争费用,海湾国家手头也紧,买军火更得货比三家,逼得西方军火商不断改善其产品。法国勒克莱尔坦克采用了着眼于21世纪的电子技术。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改进了雷达制导,可防战术导弹、巡航导弹和飞机。出口海湾的军服军鞋,重量更轻,耐损力却不减,更适于沙漠气候。货色精良,销路便俏,加之以补偿贸易方式签订合同,引力更大,此其三。
竞争既烈,为拓销路,政府出面施加政治影响。据《中东经济文摘》报道,美国政府在最后关头施加了政治影响,方才从科威特夺得M1—A2坦克合同。购军火以酬其情,又是一道因素。
不单有政治影响,还有政治谋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新著《迎接挑战:美国在单一超级大国世界格局之中》里出谋划策:在中东谋求军控,既不切实际,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可行之道是维持那里的军力平衡。
在中东,军力平衡的两端有两个含义。一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美国给双方均提供军援;二是阿拉伯国家或中东国家之间,比如先前的伊朗和伊拉克,如今的伊拉克和科威特。
阿以纠纷,常年不已,刀兵相见既息,和谈也是道路坎坷;海湾风云,不时告紧,难得永久安宁,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新华社开罗2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