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起名妙借典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起名妙借典故
起名欲雅须借“典”。典,典故也。这里泛指诗词、警句、名言、成语、故事等等。
古往今来,从诗词歌赋中选择芳名的大有人在。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即如此。“雪芹”二字,取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哙”。
借典故之妙,还在于它旁征博引,而并非仅仅局限于诗词歌赋。杰出画家关山月,其名字取自乐府《横吹曲》。关山月在广东春睡画院学习期间,有一次他请老师高剑父给自己起个名字。高老师想了想说:“那就叫关山月吧”关山月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他觉得,此名有两大特点:一是多为人知,从而可时时激励自己发奋成才;二是“关、山、月”三者皆可入画,且它们在画中变幻无穷。
借典故起名,亦为“受名者”本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吟诗嵌名,寄志抒怀。王尽美(中共创始人之一),其“尽美”二字取自成语“尽善尽美”。他在《肇在造化——赠友人》一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借典起名,一般人多取褒义典故或词语。然而,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邓散木(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散木”二字借于《庄子·人间世》中的一段小故事:从前,有一个木匠。他看见一种名叫“栎社”的树后,大发感慨地说:“这种树可以说是‘散木’——无用之材”。用它做船吧,船会沉没;用它做棺材吧,棺材会很快腐烂;用它做木器吧,木器会很快被虫子咬坏。后人即以“散木”比喻无用之人。然而,邓散木却偏偏取这个贬意词做名字。表示自谦和他那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个性。(一九九三年第二期《科学与生活》李正明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