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量力而行“捕小虾”积累优势“抓大鱼”大桥水泥厂小技改见大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2
第2版(经济)
专栏:

  量力而行“捕小虾”积累优势“抓大鱼”
大桥水泥厂小技改见大成效
本报讯眼下,不少厂家为筹集技改资金发愁,而浙江省江山市大桥水泥厂却较顺利地从各方筹集了1000多万元,用来上一条工艺比较先进的年产8.8万吨水泥熟料的生产线。
一年之前,该厂也为上这条大生产线而发愁。
怎么办?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待机“抓大鱼”——能贷到款时再上技改大项目。另一种是先量力而行“捕小虾”——搞小技改,同时不放弃“抓大鱼”——搞大技改。厂里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这家厂是1979年建造的,工艺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在此基础上搞小技改,潜力不小。1992年初,他们投入60万元,将生料磨人工配料改为微机自动控制配料,使每班上工人数由9人减至5人,磨机台时产量从8吨提高到10.5吨,经济效益增加一成多。接着,厂里又投资60万元,将立窑直径从1.7米改为1.9米,又使经济效益增加了一成。他们还进行重晶石投入量、石煤渗入量等多种配比试验,稳定了水泥质量,提高了水泥产量。这样积小胜为大胜,1992年该厂产水泥5.6万吨,比原设计能力多产1.2万吨;吨水泥标准煤耗和综合电耗率,在衢州市同行业中为最低;实现利润87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企业效益一好,社会各方向该厂投资搞大技改的胆子变大了。厂里职工自筹60多万元,用户投资260多万元,江山水泥厂、银行、财税等部门也尽力支持,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如今,该厂年产8.8万吨水泥的技改大项目已具备上马条件,并已开工。
(王荣泽严元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