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引导农民围绕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威海市发育农村市场经济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2
第5版(理论)
专栏:调查归来

  引导农民围绕市场发展农村经济
——威海市发育农村市场经济的调查
邵越武李克刚张文武
江泽民同志在向党的十四大作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上新台阶,是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引导、帮助农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经营,使全市农村经济出现了可喜变化,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78.3%,名列全省前茅,农民人均纯收入1190元。
放开生产计划,引导农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
引导农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传统农业单纯追求数量和依靠行政命令组织生产的做法,引导农民运用价值规律和效益原则来组织生产。为此,威海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放开生产计划。规定在保证“三保”(保口粮、保上交、保储备)和国家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全部放开种植、养殖、畜牧、水产、加工等生产计划,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搞什么加工,完全由他们自己根据国内外市场行情,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宜鱼则鱼、宜畜则畜、宜果则果。二是放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除国家指令性的部分粮、油的收购价格外,凡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全部放开。三是放开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政策。规定凡从事农村商品生产的农民,各县、市(区)在进城、物价、贷款开立帐户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撤除关卡,清理“三乱”,为引导农民从事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扫除障碍,从而调动了农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的积极性。靠山的大搞变山为果、变石为金、变草为奶;靠地的利用土地平坦,水浇条件优势,搞塑料大棚,建蔬菜基地,种优质高效的“花花田”;靠海的大搞养殖加工。目前,威海市出现了一大批豆腐村、西瓜村、苹果村、养殖村、畜牧村、工业村等,从事市场经济的农村劳力占总数的80%以上,农民已初步尝到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甜头,看到了发展经济的广阔前景。
发育两个市场,帮助农民竖起发展经济的阶梯
市场是流通的载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致富的必不可少的阶梯。所以,要积极发育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威海市一方面把当地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筹资建设。四年来共投资近亿元,新建、扩建、改造各类农村市场40多个,使威海市目前有各类农村市场196个,个体经营摊点2400多处。另一方面,采取到全国各地城乡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网点的办法,与全国13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农副产品购销联系,帮助农民搞好农副产品的深购远销,使水产、水果、畜牧、粮油等产品在外地市场的购销额大增。
在积极开拓建设国内市场的同时,威海市还眼睛向外,帮助农民伸长发展市场经济的触角,把目光向国际市场“聚焦”。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的地理优势,把农副产品的出口创汇放在首位。对农民从事创汇项目、发展创汇产品的,除在技术、资金、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必要的优惠外,还建立了果品、花生、水产品、水貂、长毛兔、肉食鸡、粉丝、乳制品、蚕茧、石材等十大农副产品创汇生产基地,以此作为伸向国际市场的“龙头”,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创汇农业,发展创汇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参与竞争。目前,威海市参加创汇生产的农民已达100万人,农业创汇企业达200多家,年外贸出口收购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收购额的50%以上。荣成市邱家渔业公司去年直接到国外去办水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第一家跨出国门、到国际市场闯天下的农村企业。
    强化服务功能,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保障
发展农村经济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也与之俱来。强化服务功能,减少和有效地避免农民从事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成了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在这方面,威海市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和信息业,为投资风险大、投资额高的项目,提供财产保险和正确信息,指导和帮助他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避免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大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从横向上讲,主要是建立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纵向上讲,主要是围绕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以现有骨干企业和经济实体为龙头,发展农工商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齐全的服务功能,为威海市农民围绕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威海市委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