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读者六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1版(要闻)
专栏:

  读者六望
王荫桐
编者按:今天本报发表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对报刊如何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的力度,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很值得一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思想宣传战线特别是新闻战线的同志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针,把工作做得使党和人民放心、满意。本报愿与兄弟新闻单位共勉。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据说我国的报刊数量增长了8倍,当前还是发展的势头。新年将至,不少报刊计划扩版、增刊,还有新的要创刊,一派繁荣景象。
新闻战线是社会生活中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广大读者起着经常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家两个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面对报刊的繁荣,作为一个热心的读者,对新闻战线的同志们,有一些恳切的期望。
一望把握好舆论导向
我们国家的报纸,特别是党政机关报,在群众的心目中,历来有第二“红头文件”的功效。报上登的东西,人们往往当作上面精神看待。多年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值得认真总结回顾的。事业的兴旺,好的社会风气,报刊宣传起了很大作用;各种不良倾向,报刊也有不小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有个正确引导的问题。比如消费倾向,就是个大课题。别忘了,我国的人均年收入排在世界百名之后。改革开放才十几年,即使部分人先富了点,也绝不能宣传高消费,助长拜金主义。对广大青少年,则应在“四有”新人上多花力气,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近年来有些报刊“炒”得最热的恐怕是有关歌星影星的报道,有的则为此对簿公堂。中学生中出现的所谓“追星族”,我看某种程度上是和新闻宣传的过分渲染有关的。
二望珍惜新闻的生命——真实
战争年代我们新闻战线反对“客里空”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真实的好传统保持了几十年。十年浩劫花了很大力量才得以拨乱反正,但近年来有些同志追求轰动效应,又出现了一些假新闻。仅最近一段时间,就有所谓“红色贵族风波”、“熊掌风波”、“深圳百万元豪门宴风波”、“一位女演员索要高价出场费使某影片首映告吹”等等。还有什么×××弃文从商暴富,×××签约赴台任教,×××、××加入“海外兵团”等等。不少报刊频频转载,沸沸扬扬,正正反反皆新闻,浪费了读者时间,伤害了当事者的心灵,也损害了报刊声誉。
三望注重社会效益
有偿新闻是新闻界的耻辱,变相有偿新闻也要警惕。靠办报办刊发财致富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对人民负责,对消费者负责,虚假的广告给多少钱也不能登。外出采访,处理稿件过程中要谢绝吃请受礼,谢绝招待性旅游,不发关系稿、人情稿,保证报刊质量,保持新闻工作者清贫正直的本色。时代呼唤邹韬奋、胡愈之,呼唤新闻界的“东方之子”。
四望多给工农兵一些版面
4月间报道太钢工人李双良事迹的那张《人民日报》,我已留作珍藏,因为喜见“带头羊”上了头版头条。五六十年代宣传孟泰、王崇伦、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在亿万人民中留有深刻记忆。近年来报刊宣传过不少勤劳致富的种植能手、养鸡大王、食用菌专业户以及人民战士的许多感人事迹,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需要亿万工农的勤劳实干,报纸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他们。
五望强化监督职能
舆论监督,是保证政权和社会健康运转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腐败,对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致命的问题。李鹏同志在人大会上对记者们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加强对我们政府工作的监督,简洁而中肯。一些其身不正的官员,不怕群众论议,不怕上级批评,就怕新闻曝光。要多宣传高级干部中廉洁自律的人物,这比宣传县乡党委书记影响要大得多。上层勤政廉政,下层腐败现象自会减少。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当好反腐倡廉的监督哨、侦察兵,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显示舆论监督的威力。
六望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魂
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许多优秀遗产被外国人视为珍宝,而我们自己却不珍惜。相反,封建迷信、愚昧腐朽的沉渣在一些地区又重新泛起。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建设,都不能忽视“中国特色”。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决不是盲目照搬,让崇洋媚外的思想死灰复燃。部分人中存在的“人心向外,目标向钱”,就是不健康的民族心态。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中,不能丧失国格、人格。看到中国技术人员识破洋人在经济交往中的骗局的报道,中国律师在外国打赢官司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的报道,用中国人管好中国饭店的报道,中国运动员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的报道……作为中国人,谁能不为之扬眉吐气!要记住“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半个世纪前说过的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