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群星璀璨春潮涌动——卫生记者“逛新城”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群星璀璨春潮涌动
——卫生记者“逛新城”之三
本报记者艾笑
80年代末,一位高层主管领导在解释了“大卫生”这一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新概念的涵义之后,对几位新闻记者说:“我们打算先从窗口——城市抓起,搞全国城市卫生评比。排出先后次序来,前10名和后10名,请你们在报纸上公布。”
熟谙卫生战线内情的编辑、记者们掂出这些话的分量,都在第二天的头版将这一信息和盘托出。然而,到1990年第一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开始前夕,多数市长对此还心中无数。
效应的出现是在名次排定之后。传说,当时有的市长无颜见江东父老想跳海,有的堂堂男儿抱头痛哭。还听说,有些获胜者也心存余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号令,突然在全国大大小小400多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出现了无数“真抓实干创建卫生城市”的永久性标语。继成都市之后,由市长、副市长担任第一把手的“创建卫生城市办公室”(也有称“指挥部”的),以高于爱卫办的职能,迅速地在各市政府运作起来。
北京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国门第一窗口首都机场,已投资1200万元用于卫生设施及绿化。海口市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建扩建62条马路的任务,连行人便道都铺上了马赛克,群众高兴地集资给市政府和市长送匾鼓励。坦桑尼亚总统访华来到上海,问陪同团团长陈敏章:“这么大的一个旧城市,卫生怎么搞得这样好?”陈敏章告诉他:“这是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和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的结果。”总统表示,他们也要学习开展这样的活动。南京市副市长沃丁柱说:“如果不是搞城市卫生检查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我市的厕所问题,再有十年八年也不会摆上领导议事日程。虽然我们财力不宽裕,还是投资1.2亿元兴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这一促,长期困扰的老大难倒解决了!”
两年后的1992年夏,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开始。好一个壮观的大举动,十多位中央部委局的领导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多位司局级干部报名参加了11个检查团,对34个直辖市、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检查。各省、自治区则组织了104个检查团,分别对149个地级市和289个县级市进行了检查。
粗略统计发现,通过近3年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仅北京、广州等16个大城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达85亿元,山东、江苏等13省区的96个地级市和162个县级市的投资也分别达到41.55亿元和32.24亿元。没有一个市政府不认真对待“创建”活动。很多城市的领导人认为:“创建”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的一项高实效举措。今天的环境效益就是明天的经济效益,这个实惠已经开始尝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