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艰苦是磨刀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杂谈

  艰苦是磨刀石
  郝传更
军人的生涯,大多与“艰苦”二字相伴。记得我刚当兵时,正赶上部队搞施工,扛石头磨破了肩,衬衣粘在上面揭不下来,一个人偷偷地躲在一边哭鼻子。班长发现后,给我讲了一大堆道理,有两句话至今难以忘怀:“艰苦是块磨刀石。当兵为啥进步快?就是因为能吃苦。”班长的话使我打起了精神,鼓足了劲头,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随着戎马岁月的消逝,我对“艰苦是磨刀石”的道理又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
一个人不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是很难坚强起来的。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坚强的性格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苦难,经常是后娘,有时却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奶娘;祸患是豪杰的乳汁。”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清贫和困苦的磨炼。岳飞家遭黄泛,诸葛亮早孤,肖楚女幼年丧父,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更为人熟知。可以这样说,凡是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人,都有过艰难跋涉、含辛茹苦的经历。
没有困难,激励不了斗志;不受磨难,成不了大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革命先辈钻山沟,打游击,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用脚板走过了两万五千里路程……“苦不苦,想想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话充分反映了红军优良传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深刻影响。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革命精神,是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它经过漫长的历史陶冶,已经渗透在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当中。它还将伴着历史的脚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不但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事业的需要。今后,即使实现了“小康”,也不能丢掉这个“传家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