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7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去年初巡视南方重要谈话精神,是指导我国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纲要》的发布和实施,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是在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舍此没有别的选择。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摆在战略地位,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一战略指导思想,重视教育,抓好教育。
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而奋斗。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国际国内的形势,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国教育事业40多年来虽然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努力去改变落后,就是希望所在。因此,必须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教育体制。要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的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几年前,小平同志在谈到抓教育时说:“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现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有了,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认真组织好“施工”。《纲要》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纲要》的实施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各级政府要真抓实干,多为教育办实事,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地都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的发展教育的路子。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新局面的到来而努力奋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文见本报今日二、三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