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三高”农业江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8元,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7
第1版(要闻)
专栏: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三高”农业
 江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8元,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南昌2月26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1992年,江西农业战胜自然灾害取得可喜成绩。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8元,比上年增加60余元,粮食总产量达156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都得益于近年来江西省依靠农科技术,积极推进农业工程建设,围绕发展“三高”农业(即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这些年来,江西省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手段,始终瞄准优化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两个方面的指标,通过一系列社会化服务降低成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解决农民卖难,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产品商品率由40%左右提高到55%以上。全省农业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体现,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效益。
江西过去以种水稻为主,低质低产严重困扰江西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促使江西省决策层换脑筋、动脑筋,大胆调整产业结构。1990年以来,他们变弱项为强项,化劣势为优势,过去一直要从外调入的油菜连年丰收,自给有余。棉花更是一年一大步,产量达14万余吨。甘蔗、烤烟、蚕茧均大幅增长,畜禽水产等增幅已超过60%。在水稻种植中,通过新品种、新组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淘汰劣质品种,调减早稻种植面积,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
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使产品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江西通过培育主体生产模式、加快十大农业工程建设、加速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等方式,使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江西已初步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种养结合、果茶桑园等生产模式,通过科技集团承包和科技服务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便捷目的。按照农业经济区划,全省已建成农产品商品基地628个。全省已实施鹅鸭工程、蚕桑工程、果业工程、大水面开发工程等10个工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食品、轻纺、林产、特种原料等农业主体产业开发系列,对促进农产品的优质多样化和高产高效提供了保证。如江西鹅鸭工程仅饲养、羽绒加工两个环节的产值就达14亿元,其中出口创汇3600多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