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法国渔民怒从何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7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法国渔民怒从何来
本报记者 郑园园
 从上周末起,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的渔民发起空前的示威抗议活动。愤怒的渔民捣毁了鱼店,将成吨的进口海鲜倾倒在地。他们在渔港拦截英国渔船,不准靠岸。商人也发动了“死城运动”,关闭商店,以示对渔民的支持。骚动已向巴黎蔓延,23日夜间,布列塔尼渔民来到巴黎郊区,大闹兰吉斯中央菜市场的海鲜馆,摧毁了800吨渔产品。今天,渔民们又赶往布鲁塞尔示威,向正在那里召开的欧共体渔业会议施加压力。
这场骚动反映了法国的渔业危机。渔业是布列塔尼的经济支柱,其收入占整个法国渔业收入的45%。由于渔业资源减少,欧共体对成员国的捕鱼量作了限制,布列塔尼的渔民处境艰难。去秋以来,渔市崩溃,库存积压,鱼价暴跌,危机进一步发展。
据称,这次渔业危机的“肇事者”是英国、挪威、丹麦、荷兰、冰岛、波兰、俄罗斯、美国等众多国家,它们的低价倾销使法国的渔产品无人问津。其中,英国、丹麦等欧共体成员国特别受到指责,由于它们通过转口非成员国的渔产品,“为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这同时也涉及到欧共体的“竞赛规则”。罗马条约规定了支持农业发展的三大原则,其中之一是“成员国优先”。根据这个原则,非成员国的农产品进入欧共体,须有两个前提:一是成员国自身的产品确实不能满足本国市场的需要;二是其出口价格不能低于欧共体国家的同类产品的价格。然而,这个据说是“不可触犯”的原则却从未得到遵守。几乎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的特殊关系和特殊要求,取得了某些“例外”的特权。欧共体内部曾发生过“羊肉战”、“牛肉战”、“西红柿战”……这些大战都同不遵守“优先原则”有关。
这次“渔业大战”的起因同样与此有关。不过,在当前欧洲经济困难的形势下,“渔业大战”表现出更浓的火药味。去年夏秋,英镑、里拉、比塞塔等货币相继贬值,英、意、西等国的渔产品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口到法国,使法国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前苏联、东欧变化后,德国、丹麦、英国等欧共体国家成为这些国家廉价农业、渔业产品的“中转站”,成员国的商人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后,改换标签,打上本国印记,外来产品于是就变成“正宗”的欧共体产品,在12国内自由流通了。布列塔尼“渔民求生存委员会”说,“扭曲的竞争使渔民走投无路”,“愤怒和绝望使他们向布鲁塞尔敲响警钟”。
今天,欧共体的渔业管理委员会已对5种白鱼作出最低价格的限制,但渔民们认为,这点措施不足以阻止“不公平的竞争”,更无法挽救布列塔尼的渔业。法国的政治家们提高了嗓门要求欧共体捍卫渔民的利益。这里的舆论却很悲观,认为在欧洲经济出现转机之前,各成员国自顾自的倾向还会进一步发展。《巴黎日报》发表评论说,如果“规则”得不到遵守,那么“无论是绿色欧洲还是蓝色欧洲,只能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
        (本报巴黎2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