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大选进入冲刺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2-28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澳大利亚大选进入冲刺阶段
本报记者史宗星
澳大利亚大选距离3月13日正式投票只剩下两个多星期了。工党和联盟党(自由—国家党联盟),特别是两党的领袖人物基廷和休森,正全力以赴,进行最后冲刺。
两党在民意测验中的选民支持率,已由半月前的“不相上下”拉开了距离。联盟党领先于工党,有时领先7、8个百分点。民意测验虽不等于最终结果,但它毕竟是大选行情的“风向标”,反映工党目前处境艰难。基廷本人日前也承认,工党要实现第5次蝉联的目标,正面临“一场苦战”。
竞选开始后第一周,工党着重于宣传自己的政策,其“重头戏”是基廷2月9日发表的经济政策声明。在这项声明中,工党许诺将公司税率削减6个百分点,提出了刺激投资、扩大就业、增加福利的许多措施。2月14日,基廷同休森进行了此次大选的首次电视辩论。但是,工党一直没有改变选民支持率落后于联盟党的局面。于是,工党实施“攻击对方弱点比表白自己更有效”的策略,对联盟党竞选纲领中的“消费税”和劳资关系的主张展开猛烈抨击。为此,基廷还挑战式地邀请休森于2月19日举行了一次只有主持人而无提问者的电视辩论。澳大利亚历来是不征消费税的,联盟党征收15%消费税的主张在国民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基廷利用选民对消费税的不满情绪,在辩论中指责消费税是个“怪物”,“将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晚,工党又推出了抨击消费税的电视竞选广告,在荧屏上向选民形象地展示了一大串因实施消费税而会涨价的商品与日常服务。
应该说,工党的竞选策略迄今并无不当之处,但效果却不明显。此间不少政治分析人士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选民对当前经济状况感到不满。经济,是决定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
工党连续执政10年,确实有过辉煌业绩,但从1990年第2季度开始的经济衰退,是澳大利亚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至今还没走上强劲复苏的轨道。伴随经济衰退而来的失业问题一再加重,失业率一度爬高到11.4%,为60年来之最。就在基廷宣布大选后第5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个对工党很不利的数字:今年1月份全国失业人数首次突破了百万大关。这无疑为对手提供了一颗“重型炮弹”。
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一部分选民产生“求变”心理是很自然的。尽管联盟党的那套改革税制和劳资关系的主张令许多人觉得“过于激进”,难以接受,究竟是不是振兴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是个未知数,但看来仍有不少选民想换个政府试试看。
两党的支持率虽在民意测验中拉开了距离,但此间人士仍不轻言谁胜谁负。首先,民意测验毕竟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它有反映选民倾向的一面,也有不尽客观和准确的另一面,况且在接受民意测验的选民中仍有一部分人没有表态;其二,澳大利亚大选是将议席分配到选区进行的,不少选区目前争夺激烈,风云莫测,有些“边缘席位”最终为谁夺得,只能在投票后才能见分晓。还有,今后两周的竞选肯定更加激烈,双方都还会拿出新招,也不排除某一方发生失误的可能,选民的意向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本报堪培拉2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