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5版(理论)
专栏: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王木龙
毛泽东同志在49年前发表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是革命的队伍,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在各个历史时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发展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了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使中国强盛起来,他提出全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他还提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一个重大举措;社会上所出现的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的。当前,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发扬和光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经济发展使大多数人能过上富裕文明、美好的生活,不仅在物质文明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精神文明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学习和吸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有关经验,又要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商品经济,就必须奉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同的商品经济原则,如盈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竞争原则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宏观调控上,我们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奉行盈利原则,实现高效益,但这种盈利追求的是国家、局部、个人三者结合的利益,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盈利原则,首先是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中实现局部、个人利益。如果出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矛盾,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局部、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维护整体利益。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顺利的发展。
坚持为人民服务应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我们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宗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且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奉行等价交换原则的时候,必须同时提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鼓励竞争的时候,必须同时提倡友善的支持和真诚的合作,防止人们之间的思想政治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给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的人以可乘之机,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滋生,一些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一头钻进钱眼里不能自拔。这个现象告诫我们,必须发扬和光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消除腐败现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准则要求人们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所孕育出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是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把优良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价值准则,人们进入市场经济各个领域时,必须是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高效率的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待所从事的事业。而这些价值观念都包涵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为什么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经济生活中不顾质量粗制滥造,生产劣质商品坑人?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甚至玩忽职守的现象?显然,这些现象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准则相违背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首先还是要求人们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可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里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问题。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要靠深化改革。然而,改革是有风险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任重而道远,需要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拿出勇气,献出智慧,不怕失败,努力探索,把改革和建设推向前进。如果不坚持发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畏难不前,改革就难以深入下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难以建成。
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第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义利统一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然要尊重价值规律,要在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奉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要讲经济利益。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它讲的利,首先是公利,是一种整体利益,其次才是私利,是个人利益,也就是说既要讲经济利益,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和“拜金主义”的见利忘义是根本不同的。可以认为,离开商品价值规律讲为人民服务是空洞的;不具备为人民服务思想去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动力是难以持久维持和进一步发展的。因此,在现阶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学说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义和利的统一。
第二,树立革命的人生价值观,提倡奉献精神和富于牺牲精神。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体现于能否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克服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牢固树立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提倡为全人类,为社会做奉献,而为人民服务就是奉献。它是一种先进的道德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应成为我国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对此,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共产党人,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利益。党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人们当然可以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性的工作致富,但必须充分认识党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应该胸怀全局,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帮助更多的人先富起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不能只图个人利益。只要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把奉献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就会不断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能大踏步前进。
第三,要勇于投入改革浪潮。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出以公心,敢闯新路,是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的内涵。当前,我国正在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在本世纪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奋斗。但是,每一项改革涉及到利益调整,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出以公心,正确处理局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落实中央决策,做一个改革的促进派。还有,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当我们投身于改革实践时,要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政策界限不够明确的时候,要从是否符合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有利”的大前提出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努力开展工作。
第四,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促使新道德观念的尽快形成。腐败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惩治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最基本的是要靠教育,靠法制。这就要大力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提高抵制剥削阶级思想侵蚀的自觉性,提高模范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因此,我们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打击违法犯罪,驱除腐败。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提醒人们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自觉抵制各种有害思想的侵蚀,树立浩然正气。事实告诉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为制止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抓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