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柏林归来话影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3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柏林归来话影事
白羽
刚刚在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荣誉——金熊大奖的谢飞导演回京,行装甫卸,记者来到他家中,请他由获奖谈谈中国电影。
“双喜临门”说明了中国电影的整体成就 谢飞告诉记者,本届电影节参赛、参展及参加市场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近50个,影片总计近600部。其中25部正式参赛影片里16部是欧洲的;美国影片参赛有4部;而亚洲影片只有3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各1部。《香魂女》在电影节第五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放映时,几百名记者反响强烈。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说,这是开幕以来记者反应最热烈,鼓掌时间最长的一次。许多记者发表感想说,这是一部深刻、细腻、抒情、优美的影片,它批评了传统观念对妇女的伤害,提出了妇女自身解放的问题,很有价值。舆论一出,《香魂女》参赛公映时票价成倍上涨,1000多人的动物园宫座无虚席,连地毯上和走廊内都挤满了观众。放映结束时掌声持续了几分钟,直到谢飞、斯琴高娃、伍宇娟先后登台时掌声久久不能停住。
台湾电影《喜宴》表现了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冲突,反应也很热烈。
因此,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各国评委最后一致同意破例将金熊大奖并列,授予《香魂女》和《喜宴》,以肯定海峡两岸中国电影的整体成就。两位导演都说这是“双喜临门”。
谢飞说,回顾这几年得大奖的中国电影,包括近年来的《秋菊打官司》等等,都认真而朴实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制作水平、艺术效果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因此在世界电影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有外国评委说,今后世界各国的电影节如果没有中国电影参加就是缺陷。还有评论家说,世界电影的希望在中国。
中国电影的出路何在 问及谢飞在柏林了解到的世界电影动态时,谢飞直言不讳地指出,世界各国的电影业都面临着观众人次减少、资金不足、产量下降的危机。好莱坞的商业片向各国进军,威胁着各国民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与美国电影抗衡,欧洲各国的电影工作者联合起来,成立了欧洲电影联合会、欧洲电影基金会,从本届起,柏林电影节增设了“蓝天使奖”并发奖金5万马克,专门用来奖励欧洲有成就的导演,支持欧洲各国的民族电影事业。
目前中国电影面临着更大规模的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企业亏损的危机。中国电影的出路何在?
谢飞首先以根据周大新小说《香魂塘边香油坊》改编的《香魂女》为例现身说法:原来估计该片有一定可看性,又有优秀的女演员,还有深刻的内涵,可投资者预测《香魂女》可能赔本,电影厂不敢接,结果是天津厂和长影厂合作投拍的。
谢飞强调说,本来电影观众是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许多青少年喜欢娱乐性强的影片,许多知识分子喜欢文化品位高些的影片,老年人则多喜欢历史题材的影片等。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电影制作业只有单一的所有制,电影发行渠道狭窄,缺少竞争机制,结果近几年电影市场急剧缩小,丧失了许多文化层次稍高的观众群。以这种扭曲的“市场”状况为依据投资拍电影,就只能走上一条狭窄的道路,导致生产与市场的恶性循环。
出路在于电影界要适应市场经济,大胆地改革,像工、农、商各业那样实行多种所有制并举的体制,建立健全多种类型的电影市场和发行渠道,实现电影制作与市场的良性循环,那么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会有转机的。(附图片)
(图为谢飞、斯琴高娃、伍宇娟在43届柏林电影节上。张兴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