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跨越世纪的桥头——东莞市桥头镇城镇建设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4
第2版(经济)
专栏:走向城市化——崛起的小城镇

  跨越世纪的桥头
——东莞市桥头镇城镇建设见闻
本报记者 高保生
一架腾空回环的线条连接着一个闪闪发光的球体,似大路横空、金桥飞架,又如一颗绕着轨迹运转的原子,充满活力。这架高15米、宽23米的雕塑,就是东莞市桥头镇的镇徽——“跨越世纪的桥头”。
“盖一所我们自己的宾馆”
刚到桥头,镇党委办公室莫主任便不无骄傲地介绍起他们的十大建筑:体育中心、桥头医院、金桥大酒店、BP机寻呼台、四星级的莲湖度假村……“四星级?”记者追问。“现在还没有评级,但是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
屈屈小镇,竟号称有十大建筑,并有四星级酒店!虚实如何?记者坚持要去看看。
度假村就在风光如画的莲湖池畔,是一座别墅式的建筑群,背靠松山,内有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大堂极其富丽堂皇。记者让服务员开客房看看,里面整洁雅静,设施齐全。有500多元一天的豪华客房,200多元的标准房,还有总统套间。配套设施,除了中外风味的餐厅、迪斯科舞厅、卡拉OK厢房、美容中心、健身按摩室外,还有游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
“建这么高级的宾馆,有人住吗?”“基本上天天客满,住的大都是外商。”
桥头建宾馆,说起来话长,桥头地处东莞、惠阳、博罗三市县交界处,是珠江三角洲的最东北角。1979年,这里办起了第一个外资企业,但发展速度不快。眼看别的乡镇呼呼啦啦上了大批外资项目,桥头人很着急。也难怪,这里交通不便,也没有像样的住所。外商来考察,晚上要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深圳或东莞去住。
“盖一所我们自己的宾馆。”镇党委书记莫浩棠斩钉截铁地说。山头被推平了,大楼一层层往高窜。仅半年时间,1985年7月桥头宾馆开业,头一天,就引来100多名旅港乡亲和700多名各地来宾。这是广东第一家镇办豪华宾馆。
后来,桥头又建了三星级的金桥大酒店和莲湖度假村。宾馆越来越高级,人越来越多,企业越办越红火。
“建一座现代化的城镇”
建高级宾馆所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过后看,它可以说是桥头从乡村田野走向现代文明的新的起点。
莫浩棠的“野心”更大了,他提出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城镇”,彻底改变桥头镇的面貌。
他亲自带人参观广州、珠海、汕头、厦门等城市,对每一座城市的长处短处品头论足,汲取营养。广州的体育中心、珠海的花园式住宅小区、深圳的大型度假村……都令他着迷。他说,这一切,以后桥头也会有的。莫浩棠的话如今有的已变成了现实。去年6月落成的体育中心,颇有点像北京亚运村的风韵,占地6.6万平方米,主运动场2万多平方米,是可容纳3万观众的足球场、田径场。据说他们将要承办全国足球甲级赛。主运动场旁边是游泳场,内有儿童池、练习池、比赛池和跳水池,国家跳水名将曾到此试过身手。还有射击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和儿童游乐场,都可承办较大型的体育比赛。
按桥头人的说法,他们的城镇建设思路是:以发展的眼光、经营的气魄,按照中等城市的格局,建设一个配套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生产、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花园式城市。近几年他们投资上千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共修63公里,通往各管理区(村)都有了水泥路。去年投资950万元建第二水厂,日供水从2万吨提高到4万吨。全镇已有1800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万户的BP机无线寻呼台也已投入运转。
从镇政府出来,往西是旧墟区,清康熙年间的一段老街还在,那是特意保留下来的。往东,便是近些年桥头人移山填海建设的新镇区。据说曾推平了23座山头,开发出10个工业区、3个商业区、6个住宅区,新建5层高的楼宇近900幢。街上仅各类发廊、美容厅就50多家,还有闹市区的“夜上海”、“九重天”、“西雅图”之类的镭射卡拉OK歌舞厅。
“改一改乡村陋习”
改革十年,桥头巨变。目前桥头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68家,年收入2亿多元。人口5万多,外来人口则占了一半。桥头镇区从1979年的一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3平方公里。
农民住的别墅式的小洋楼,展示了他们的富裕。但其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并非随着物质上的富有而马上改变。有了城市式的建筑,并不等于进入了现代文明。
有一天,党委书记莫浩棠突发奇想:实行“卫生间革命”,建立收费厕所。这一决定非同小可。多少年来,农民搭个茅篷便是厕,这几年引进工业文明,虽没有了遍地拉尿现象,但屋里摆马桶,还比比皆是。大城市才有的“收费厕所”,乡下人无论如何也难“适应”。
莫书记语重心长:“我们要改一改乡村陋习,学一学现代文明。在吃喝拉撒上,一样有文明与落后的区别。”
不久,在桥头大街上,矗起两座马赛克镶身的庭院式建筑物,指示牌上写着“公厕”两字。记者看了一处洁净的厕所,管理它的一位中年妇女不断向入厕的人递手纸,收费用。她说:刚开始人们不习惯,慢慢都愿意来这里入厕,每天收费达几十元。镇里每年都盖几个这样的厕所。
诸如此类的事,在桥头还有很多。过去镇上有几十部个体中巴随意停放上客。后来,镇政府规定集中在一个地方,顾客上满一部开走一部。顾客方便,司机满意,也便于管理。
镇里每年光花在灭蚊灭蝇上的钱就达70万。据说住在桥头,夏天不用挂蚊帐,不知是否夸张。
在桥头镇十大建筑中,有一座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一所中心小学,其先进的设备和清新的环境不必多说,但可看出桥头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了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桥头镇在变,桥头的人也在变。与大多数农村相比,桥头确已跨入了一个新的世纪。
农村新城镇向人们所展示的,不仅有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富足,更有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农村几千年形成的封闭保守观念,自给自足、固步自封的小农经济意识,以及种种陈规陋习,会随着现代工业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渗入,而发生深刻的转变。当然,这个变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加以引导和促进。桥头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展示了社会主义农村城镇新景象。他们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编 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