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一日三餐
现已年过花甲的赵行杰,身材魁梧,1954年至1962年担任周总理的卫士。他以质朴的话语谈到——
1954年9月,组织上找我谈话,说调我到周总理身边担任警卫工作。我听到后,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能到总理身边工作,紧张的是怕完不成任务。
就这样,我到了总理身边。当天下午,我在总理住处院内正好遇到了总理从外边回来,行政秘书何谦向总理介绍我:“这是刚调来工作的赵行杰同志。”总理很亲切地同我握手,并和蔼地说:“好呵,欢迎你来帮助我工作。”总理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紧张情绪。
这天下午六点多钟,总理开会回来,跟总理外出的同志对我说:“给总理开饭吧。”我马上准备了吃饭的用具,然后就去伙房端饭。大师傅桂焕云很快把饭菜放在打饭的盘内。我看到,只有两个菜、一个汤和二两米饭。当时我心想还会有,等着老桂再放呢。老桂说:“你怎么还不走呢?”我惊奇地说:“总理的生活就这样简单吗?”老桂解释道:“你是第一次给总理打饭,还不了解,总理的生活从来就是这样简单。两菜一汤,每周还必须吃次粗粮。”
当时我端着这一盘饭菜发愣,一个素炒油菜苔,一个肉末炒雪里红,一碗菠菜汤,还不如我在食堂花4角钱吃得好呢。
我开始上班值班后,发现总理每日工作都在十几小时以上,常常通宵达旦。总理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台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首先要看看这个台历,秘书们事先将总理一天的活动安排都清楚地记在台历上了。台历纸正反面被写得满满的,一天的时间也是排得满满的。开会、汇报、谈话、会见、作报告,一个接一个,连一分钟的空闲都没有似的。
我一看,产生了一个疑问,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台历上怎么没有安排,这就是总理的吃饭时间。人是铁饭是钢啊,只有吃饭了才有劲工作。当然老秘书们听了我的疑问是会发笑的,总理从来不安排吃饭的时间。有空就吃,没空就拖一拖再说,或边吃边开会,边吃边谈话,边吃边听汇报、听文件、听消息。而吃饭的时间安排就由值班的人灵活掌握。而这种安排,最后往往被总理自己重新安排。我值班时就常遇到这种情况,把饭菜打来了,但直到凉了总理也顾不上吃。我只好端回伙房重新热一热,有时甚至来回好几次,总理才能吃上饭。
“秘密”行李箱
周总理生前的警卫乔金旺,五六十年代守卫在总理身边。总理病重期间,他竭诚尽责地服务在病榻前,直至伟人长逝。他回忆起往事——
我断断续续地在总理身边工作20多年,国内国外地跟着跑了不少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总理生活十分俭朴,从不搞特殊化。总理出差,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要我们带一只旧行李箱。箱子里放什么呢?一床薄薄的被子,一个枕头,两件睡衣,外加洗漱用具。而所有这些东西,就没有一件是新的。
最破的要算总理的睡衣,穿了数十年。脊背部分着床容易破,先是磨光了绒毛,尔后是磨出小洞,最后是破成大洞。从出小洞时就开始补,补了又补,补丁压补丁。最后洗烂了,无从补起,就把背整个换掉。破了再换,也不肯买件新的。
袜子呢,也是这样,出国时带上几双,没有一双不带补丁。好在袜子都是破在脚掌上,穿上皮鞋就看不出来。每次随总理出国我们都得带上针线,准备随时补袜子。晚上总理上床了,我们将袜子拿去补,第二天早晨提着袜子进来再让总理穿上。你都猜不到总理的擦脚布是什么做的。一般人用毛巾吧,总理不,他就用一块纱布,对折起来缝在一起。他说纱布比毛巾好用。
总理过俭朴生活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并且国内国外一个样儿,并不以为出国就得怎么样,国家还不富裕么!泱泱大国的总理出国就穿这样的旧睡衣破袜子,外国服务员看见还不笑话我们吗?!所以每天早晨总理一起床,我们警卫就先进去,将总理的旧被子破睡衣折叠好,赶快收进箱子锁起来,不叫服务员看见,等到晚上,总理临睡前再开锁拿出来。那些不知底细的外国服务员还以为里边藏着什么机密或金银珠宝呢!做梦也想不到竟会是一箱破旧衣服!
修房风波
走过草地的“红小鬼”何谦,从延安跟随周总理到重庆办事处,当总理的警卫,后提升为总理的副官。解放后任总理的机要秘书。他满怀深情地谈起总理——
周总理一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就说1959年西花厅修房子的事吧,我既受教育,也受感动。虽然受了总理的批评,但从内心深处,至今仍然觉得从总理的健康考虑,这样的事值得做。
西花厅陈旧的老式房屋,光线很暗,青砖地,很潮湿;厨房在房后小平房里,做好饭送到总理吃饭的地方要绕过一条露天的窄小胡同,不易保温;办公、居住条件比较差,特别是总理有时膝盖疼,这和他日日夜夜长年在砖地上办公大有关系。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主管行政生活和警卫工作的秘书,我心里很不安。正巧,1959年初,总理出差,要在外面呆两个月,我没有随行,邓大姐也不在北京,我感到是个机会,决定把房子维修一下。这次维修,本是略加改善,并没有大动,只是在砖地上铺了地板,从厨房到饭厅打了个带棚通道(两处本来是紧挨着的,直接打通,工程量很小),另外为了改善室内光线,把顶灯改了一下,窗帘换成白色的。后来看到走廊立柱的油漆全掉了,太破旧,索性漆了一下。虽然没有大动,但是经过维修,的确是焕然一新。2月份,总理外出回来,一进门就怔住了,惊讶地讯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总理发脾气了,发脾气倒还好,这回可真急了,拔腿走了,不同意回来住,临时住到钓鱼台去了。他要求说:“你们把室内原来的东西给我换回来。”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把旧窗帘和其他旧东西又换了回来。
3月15日总理视察河北。到天津时,专门把我们叫去个别谈话。我猜想,准是批评修房子的事,果然,就是为这件事。总理和颜悦色,语重心长地说:“何谦,你跟我这么多年了,早就知道我这个人的脾气,我的心思。房子不是不能修,可是不能修得太好嘛!现在要我去住,我心里不好受,要是我总不回去住,你们心里又不好受。这样吧,你们把屋内陈设全换回原来的东西,我回去住。”我连忙说:“都换回来了,您回去住吧。”
为了这个他自己并不知情的“修房子事件”,总理三次在国务会议上作自我批评,他对几位副总理和部长们说:“借此机会我得作自我批评,修了房子你们可以到西花厅去看看,修的标准太高了,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这个错误。”总理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对干部队伍,特别是在高级干部中发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无疑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郑红深 李学江 张德华采访整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