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妇女热线——我有心事对你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妇女热线——我有心事对你讲
陆小娅
△困惑的女性
刘女士一觉醒来,忽然觉得身边的丈夫是那样陌生。当年他们曾在一个知青灶上吃饭,一块地里干活。可这两年,她清楚地感觉到,随着丈夫的腰包越来越鼓,他的心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终于有一天,她撞上了最令人尴尬的场面: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偷情。
尽管刘女士当时没哭也没闹,可俩礼拜工夫,她瘦了5公斤。她不知道是该为了儿子而维持这个“家”,还是该下决心离婚。她拨通了4033383这个号码。
“你好,这里是妇女热线。”电话里传来了另一个女人的声音,陌生,但是温柔而又亲切。
刘女士哭了,在与咨询员长时间地交谈之后,她从那种天塌地陷般的感觉中拔出来了,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
这一天,两位女咨询员共接了15个电话,其中有5个是和刘女士一样的问题。
要说“社会转型”这个词,恐怕没有多少中国女性能搞明白。可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冲击和压力,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感受到了。女人们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却也变得越来越难了:竞争已经无所不在,可女人似乎总处在比男人不利的地位;穿一样衣服说一样话的时代过去了,于是面对人生路上一个个“三岔口”,女人得费劲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走入社会的女人,与异性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但是幸福却似乎更难寻觅更难捉牢了……
正是为了帮助女性适应社会的变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1992年9月开通了这条妇女热线。它就像一个万花筒,浓缩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女人的苦恼和困惑。
△她们需要帮助
妇女热线最大的话题就是婚恋与家庭。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婚姻在社会观念的变革中似乎变得脆弱了。每天都有像刘女士一样被别人“插”了“足”的女性,在热线中哭诉。当了“第三者”,有了婚外情的女性,也往往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冲突中备受煎熬,因而求助于热线。她们问咨询员,也问自己:“我的选择对吗?”
简单的道德判断,并不能给来话者有效的帮助。咨询员做的,是帮助她们了解社会变革对婚姻的影响,帮助她们梳理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一位50多岁的大学老师,发现相濡以沫30年的丈夫与一个年轻姑娘发生了关系,她几乎为此而轻生。在热线中宣泄了痛苦之后,她冷静地处理这件事情,终于使爱情起死回生。
“我已经两个月没来例假了,我很害怕……”妇女热线接过不少这样的电话,不用说,大多是未婚的女孩打来的。她们需要生理保健方面的指导,更需要有人进行心理指导,因为当有过婚前性行为却未能走入婚姻时,她们往往又承受不了由此而来的巨大压力——“处女标记”今天仍被许多男性,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所看重。
“你们能不能给有关部门反映反映,或者在报纸上呼吁呼吁,虽然咱们现在有点知识老化,跟不上趟了,可毕竟辛辛苦苦干了20年,不能就这么一脚踢开呀!”这是一位人到中年的知识女性,科研所正搞“优化组合”,她担心自己也在被“优化”之列,因而忧心忡忡,烦躁不安。
对这类总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充满了委屈和抱怨的来话者,妇女热线的咨询员不仅是给予理解和同情,更主要的是帮她们克服消极情绪,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这恰恰是摆脱困境最需要的。
△给你一双温暖的手
也许有人会说,热线能管什么用呢,顶多是让人发泄发泄而已。的确,妇女热线无法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困境也不能进行直接的干预,但是,它开辟了一条疏通心灵的渠道,为女性提供了一种自我帮助的方法,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
“我从农村出来,在北京给人家带孩子。最近家里来信,要我回去结婚。讲心里话,农村的日子我已经过不惯了,特别是那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实在让人受不了。”
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上班族”,有谁特别关注这些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边缘人”呢?这些远离家乡亲人的“打工妹”、“小阿姨”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也感到了“外面的世界真无奈”。妇女热线让她们释放出内心的冲突与压力。
“丈夫整天忙他的学业,他理解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消沉……”这是一个打给妇女热线的越洋电话,一位留学生的夫人正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之中。她说尽管生活很安定很舒适,丈夫对她也很好,可她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有一种深深的“被抛弃”感。
男人们也常打妇女热线,企图从这里找到和女人交流的办法。
“你以为就你有压力,就你需要咨询?”某男士下班回家,听到妻子又在打妇女热线,一把夺过了电话。这几年,他和妻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心灰意冷了,提出离婚。妻子认为他是地位变了,瞧不起自己了,断然拒绝离婚。在妇女热线咨询员的帮助下,这对感情错位的夫妻找到了调整的办法,开始重新认识对方,婚姻又出现了转机。
△热线,期待着优秀女性
妇女热线的咨询员除两名男专家外都是女性,有50多位职业女性经过培训,先后在这里接受咨询。她们是医生、律师、编辑、记者、教师、研究人员,也是女儿、妻子和母亲。她们用业余时间义务来这里工作,那部电话机之所以吸引她们,是因为她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这些女性坐到电话机旁时,她们以女人的敏感和善良,理解着别的女性的痛苦;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引导着来话者去寻找摆脱困境之路。
这是一份沉重的工作,也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个电话都可能是一个两难选择,都可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存亡,都可能维系着一条生命。这不仅需要全力以赴,还需要咨询员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掌握咨询的理论和技巧。
“婚外恋咨询应该怎样把握?”
“怎么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
为了使来话者得到更有效的帮助,最近妇女热线又开辟了专家咨询,每天下午由法律、婚姻、卫生保健、性问题、妇女问题等方面的专家轮流值班,还开展了面询。
妇女热线,在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开辟了一条女人帮助女人的道路。它期待着更多的优秀女性加入到自助助人的队伍中来。(附图片)
妇女研究所所长王行娟(右)和西苑医院专家在接受妇女保健咨询。本报记者李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