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不见“兔子”不撒鹰——武昌车站票贩子现象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新闻

  不见“兔子”不撒鹰
——武昌车站票贩子现象透视
本报记者 龚达发杜若原
小“兔子”与“大胡子”
鲁明弓着背从蜗屋中探出头来,看天上缀着几颗星星,估摸已是凌晨4点多,就匆匆出门朝武昌车站走去。这个24岁的农民不甘心务农,今年8月离开汉川农村“闯入”武汉,干起了倒票的行当。鲁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他要做两件事:一是将前一天早晨排队买来的硬座车票,加价10元左右倒腾出去,二是为有卧铺票的“老板”拉线,赚取“手续费”。
武汉人把鲁明这样的人叫做“兔子”。这天是10月20日,正当他找到“买主”准备成交时,不料买主竟是武汉铁路分局公安处的便衣。
鲁明羡慕的是不露面的“大老板”。这些人使唤“兔子”兜售车票,自己则坐在附近的饭店里喝茶、神聊。武汉的头一号“倒爷”外号叫“大胡子”,他雇佣一帮人在市内车票预售处堵塞票窗,抢购车票,旅客只能望票兴叹。
“大胡子”横行霸道,还口出狂言声称谁也不怕。就在他的腰包一天天鼓胀起来的时候,武铁公安特勤队队长童光明早已盯上了他,不久便将大胡子逮住了。
车票是怎样流失的
火车票实在太紧张了,武昌车站对车票实施严格控管。主管客运的汤秉中副站长以卧铺票为例解释说,位居郑州铁路局第3大站的武昌车站,每天约有卧票2000张,按照铁道部规定分配,预售30%,合同单位30%,团体30%,机动和铁路职工占10%。为了阻塞漏洞,今年起武昌站对卧铺去向逐张登记,客运部门还登车对旅客展开追踪调查,发现车票与乘客不符,便要追究责任。
尽管如此,倒票现象依然猖獗。那么,车票是怎样流到票贩子手里的呢?
小“兔子”鲁明和“大胡子”,既是两类主要的票贩子,其所为也是取得车票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武昌车站公安段负责人还分析了另外的流失渠道。
其一是从合同单位流失。例如,一名姓朱的票贩子,与七八家合同单位的订票员纠集成伙倒卖车票。1990年,朱某伪造一份团体购票介绍信,竟骗得一个加挂卧车,牟取暴利。
其二,由于退票手续费高达50%,人们不愿到窗口退票,这部分票被守在退票窗口的票贩子“飞”了过去。
其三,一些个体旅社为招徕旅客,派人为住宿旅客订票,其中一部分票被倒卖出去。
票贩子为何越来越多
今年元月至9月,武昌车站公安段先后23次对票贩子进行专项打击,抓获票贩子1300余人,查处倒卖车票的治安案件119起。可票贩子总是清而不绝,这是为什么?
多次受到拘留、处罚的票贩子张某声称:“我在农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在车站混一天,抓住了也不过关几天。”在大批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力中,一些人以倒票为生;还有人农忙回家务农,农闲倒票;城市无业人员、企业停产待业人员,也纷纷加入倒票行列,致使票贩子“后继有人”,驱走一拨,又来一拨。
倒卖车票够不上犯罪,一般只能给予治安处罚。票贩子被逮住后,过几天又重操旧业。
当然,票贩子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做“兔子”的鲁明,除去各项开支,一个月也有几百元、上千元的收入。至于倒卧铺票的倒爷,收入更是惊人。一张武昌至广州的卧票价125元,票贩子要价在300元至350元之间;今年春节更是高达600元。有位票贩子,多时一天可赚3000元。有此暴利,票贩子趋之若鹜。
请关注“票贩子现象”
据调查,武昌车站周围的单位、街道和近郊,有1500多名“两劳”和受过其它处罚的人员。长期滞留1600余名外来闲杂人员。他们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对车站治安危害较大。
“铁路客运供求矛盾尖锐,使票贩子有可乘之隙。”武铁分局副局长邵力平指出,在不能根本缓解运能紧张的状况下,应通过航空和公路的合理分流,减轻铁路客运负担。
旅客买票难、乘车难,往往向车站倾注牢骚,车站有压力,售票员精神也紧张。武铁分局宣传部长杨兴贵恳望旅客多加理解。
武昌车站党委副书记李述红则提出一项具体建议:如果将50%的退票费调低,一部分退票也许不会落入票贩子之手了。(附图片)
今年九月底,武昌车站公开处理票贩子现场。
贾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