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天籁之声跨海去——记中央民族乐团赴台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天籁之声跨海去
——记中央民族乐团赴台演出
本报记者武侠
中央民族乐团赴台演出团的95名演员十分吃惊,没想到当民族艺术在低谷中彷徨的时候,台湾观众对他们带去的民族音乐居然焕发出如此巨大的热情。
每次演出结束时,观众都全体起立,久久不愿离去,热烈的掌声长达十几分钟,直至演员们不得不再加演一曲,如此反复三四次方才罢休。5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谈起不久前赴台演出的盛况,乐团副团长俞松林至今尚不能自已。台上,演员们流着泪演,台下,听众们流着泪听,一曲曲磅礴的《黄河》、凄美的《梁祝》……和着横飞的泪水尽情地流淌……
正式演出的前一天下午,台北下起了小雨,原定在室外广场举行的演出眼看就要泡汤了。这时,工作人员带来一个消息,数千名台湾听众冒雨聚集在广场已经等候一个多小时了。面对这样的听众,能说什么呢?演员们默默地挟着乐器按时来到广场边的廊檐下,细雨霏霏的台北上空回荡起家乡的笛声、唢呐……演出结束后,廊檐音乐会变成了联欢会,聊天、签名、合影、互赠纪念品,演员和听众汇成了一片,融在了一起,分不清谁是大陆人,谁是台湾人。
期盼已久的台湾听众没有失望,他们等来的是一支真正音乐家的队伍,“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琵琶首席吴玉霞……更有特邀入盟的著名钢琴家包蕙荞、提琴家梁大楠、板胡演奏家刘明源、著名指挥家胡炳旭……
《春江花月夜》、《月儿高》、《草原小姐妹》、《长城随想》……勾起台湾听众多少思绪。“莺语流泉传天声”,在中华民族的天籁之声中,40年的隔阂消失了,两岸的距离拉近了,沉淀下来的只有超乎寻常的亲情、友情和古道热肠。
为协助民族乐团的演出,长安乐器行的老板慷慨地打开仓库,免费出借价值百万元的编钟;高雄市国乐团的王砥自愿担任乐团接待;台北市国乐团义务提供曲解说明。一位名叫陈绍基的眼镜店老板早在乐团访台之前就去北京登门造访,出谋划策,乐团抵台伊始,他又义务充当接待、导游、联络、摄影,殷勤周到的服务从台北到台中到台南,一路紧随乐团,形影不离。
其实,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又何止一件两件,一场场亲人重逢催人泪下,一幕幕师生相聚激动人心。听说是大陆来的亲人,出租车司机拒收车费,商店里的商品也折价出让。演员们感慨地说:“到了台湾就像回到久别的故乡,特别温暖,没有一丝陌生的感觉。”
谈到此行的最大收获,俞松林说,这次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巨大的凝聚力,正因为“习相近,性相通”,两岸人民在欣赏情趣上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共鸣,振兴民族音乐事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告诉记者,两岸民族音乐的长期合作计划正在拟定,以后两岸的合作交流会更加有序、深入。另外,一个与日本、韩国合作的“亚洲民乐团”也正在筹建中,中华民族音乐不仅要发扬光大,还要走向世界。(附图片)
中央民族乐团在台北的广场廊檐下演出的情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