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走出“黑白世界”的困惑——从赛制看中日韩围棋运动差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0
第11版(体育)
专栏:

  走出“黑白世界”的困惑
——从赛制看中日韩围棋运动差距
本报记者李长云
在前不久进行的第8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第七八局比赛中,中方九段棋手陈临新、马晓春接连败给日本八段棋手小松英树。至此,日方阵中还有5人,中方再次出现主帅聂卫平孤军作战的局面。中国围棋众多高段位棋手为何在国际比赛中成绩欠佳?对此,陈祖德、华以刚等围棋界权威人士一致的看法是:目前中国围棋总体水平与日、韩两国还有一定差距。造成差距的原因与我国高水平、高质量的比赛少以及赛制安排不尽合理有着必然联系。
日本国内高水平的比赛有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天元战等十几种。围棋高手每年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局平均都在60盘左右。韩国更有棋圣战、王位战、名人战、国手战等16种赛事,围棋高手每年对局达100盘之多。这是促使两国棋手比赛经验和棋力大增,国际大赛成绩颇佳的重要原因。我国高档次比赛只有名人战、天元战、棋圣战、大国手赛和十强赛5种,加上国家体委办的全国个人赛和团体赛,棋手一年对局也不过40盘。
日本仅超一流棋手就有武宫正树、藤泽秀行、小林光一等数名,九段棋手近百名,七、八段棋手不计其数,这与该国围棋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富士通公司之所以如此支持围棋运动,除会长、社长等酷爱围棋外,还由于他们深谙围棋的艺术价值,以及围棋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和国际交往中的重大作用,公司每年拿出大笔资金举办国内、国际比赛。大公司的介入,使得日本高水平的围棋赛免受客观因素困扰,棋手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比赛。比赛多采用5小时制,对局密度也不大,追求质量。棋手受益匪浅,不仅得到很高的对局费,而且比赛经验、棋力也无形之中大长。
韩国棋手在东洋证券杯等国际比赛中战绩十分出色。其实,韩国的围棋水平历来很高,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不被我国大多数人知晓。有人做了一个粗略调查,世界上任何有中、日、韩3国侨民居住的地方,业余围棋水平最高的基本上是韩国人。韩国国内的业余围棋水平也很高,小孩子差不多都会下围棋。正因为围棋在韩国很普及,影响很大,韩国的大公司对围棋运动也十分青睐,促成的高水平、高质量棋赛颇多。这些都对韩国围棋水平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反,我国棋手参加的高水平赛事本来就屈指可数,比赛又都采用3小时制,棋赛质量明显不如日、韩两国。像全国个人赛、团体赛等,由于对手水平相差悬殊,比赛密度大,多数棋手后半程已疲于应付。
棋类项目经费紧张,国家体委要求棋类运动搞职业化。可棋院领导都是棋手出身,过去很少接触经营管理性的事务,国外职业化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棋院上下只好四处游说,即使得到赞助,还要考虑赞助单位的要求和条件,比赛时间、密度等关系到对局质量的因素无从谈起。棋手也难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计划,障碍了棋力的增长。
围棋界人士恳请社会各界支持,多办水平高、影响大的比赛,使棋手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希望主办单位在赛程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围棋的特点。同时规定高规格的比赛必须是高水平的棋手参加,使比赛质量能够提高。这样,我国的围棋水平与日、韩两国的差距是可以逐渐缩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