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学子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8
第4版(要闻)
专栏:

  学子真情
本报记者 张玉来
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6平方米的地方,一铺炕就占去了一半,锅灶与炕相连,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但近日当记者随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系89级学生周贺来到这里时,立刻为弥漫其间的亲如手足的真情所感染。
“周贺真是我和媛媛的救命恩人呀!”经历坎坷、高位截瘫、34岁的李桂芳眼含热泪说:“见到周贺前,我不能下地,孩子才8岁,娘俩的生活费就靠政府发的40元救济金,有时一天才吃一顿饭。我几次不想活了,可是1990年3月6日……”
接着,她便讲述了从这一天开始的那一件件使她刻骨铭心的事:
这一天,周贺在校园外发现了浑身是泥的正在捡破烂的小媛媛。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促使他帮媛媛把破烂送到家里。了解到李桂芳的不幸遭遇后,周贺便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照料母女俩生活的责任。课余时间,他经常来李家劈柴、提水、做饭、买粮,掏钱为母女俩买蔬菜、鱼肉,还给小媛媛买来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和纸笔,教她识字……至今已三易春秋。
谈话间,周贺一再阻拦:“李姐,你不要再讲这些了,还是讲讲党和政府对你的关怀吧!”
其实,周贺自己也是一位正在受到接济的大学生。他4岁便成了孤儿,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读大学全靠每月30元学生贷款和系里20元特困补助。为了挤出钱来接济李桂芳母女,他连看电影这样一点小小的爱好都抑制了,而且经常与一位同学合买一份菜。
周贺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传遍了吉林工大校园和整个长春市。各级组织、各界群众纷纷向李桂芳母女伸出友爱之手。
周贺是吉林工大历年来的三好学生。他是全校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人,还为灾区、市少年宫捐过款。他曾以“爱民”的名义给患癌症的儿童王帅寄去20元钱,使长春全市掀起一股找“爱民”、学“爱民”的热潮。周贺担任校、系团委和学生会及班级的多项职务,还是校报记者,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优秀的。
有关组织褒奖了这位优秀大学生。他是团中央命名的教育战线全国优秀团员,近日又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
(附图征)
图为周贺看望李桂芳母女。 董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