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正确处理三个比例关系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学习《薄一波文选》中关于积累与消费有关论述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08
第5版(理论)
专栏:

  正确处理三个比例关系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学习《薄一波文选》中关于积累与消费有关论述的体会
马洪
从50年代以来,一波同志长期在中央担任国民经济领导管理工作,参与了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文选》中收集的关于经济工作的一些重要著作,多方面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光辉而曲折的历程,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建设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要保持国民经济既高速又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必须防止和避免出现国民收入的超分配,避免建设规模和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涉及到消费与积累的关系问题。实践证明,每当这些问题处理得较好时,国民经济就能够稳定高速发展;而当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好时,国民经济就出现波动,结构失调,效益下降,造成损失。《文选》中收集的《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一文,是一波同志在1956年秋召开的党的八大上的发言;《正确处理建设和生活的关系》一文,是随后在1957年初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报告。这两篇文章虽然时过30多年,但是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一波同志在这两篇文稿中首次提出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处理好三个比例关系,即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民收入中国家财政收入所占比重,以及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所占的比重。这是对我国“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五”时期,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也是我们党的工作任务由以往的革命战争向经济建设转变的时期。当时,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如何尽快熟悉经济工作,提高宏观管理水平,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建国之初,特别是“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成就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领导武装斗争,而且善于从事经济工作,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熟悉经济工作,学习经济管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这两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一五”时期我们在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对发展过程中各种比例关系的数量分析,力求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探索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为我们树立了在实践中学习经济管理的榜样。
首先,一波同志提出了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把集体的、长远的利益同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如何正确地结合起来的问题。积累与消费,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既是相互制约的,又是相互转化的。就一定时期内来讲,积累多了,消费就少了;反过来,消费多了,积累就少了。要正确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使我国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具有稳定而不断增长的资金来源,又要保证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在生产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一波同志特别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增长速度应当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这个观点被我国以往30年的经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一波同志还正确地指出了积累与消费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积累增加了,既可以增加生产资料的生产,又可以增加消费资料的生产,积累的增加为未来的消费增长提供了物质可能。反过来,适当地增加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则可以促进积累的更快增长。所以,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仅应从静态的角度看,更应当从社会再生产的动态变化中把握和确定二者间分配的合理界限。
一波同志非常重视从历史的经验中把握和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重大比例关系的数量界限。他详细地分析了1952—1956年间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以及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与当时情况相适应的比例数字,即积累部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不低于20%,或者略高一点”的设想。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控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他还对与此相关的两个重要的比例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一是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基本建设支出在国家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对1952—1956年间经济运行状况和经验的分析,提出在当时情况下,国家预算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今后若干年内“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国家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所占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点”。30多年的经验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除了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以外,还要科学地确定这两个与前者有密切联系的重要比例关系。
实践证明,一波同志当时提出的这些观点,即使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遗憾的是从1958年开始,头脑发热,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高指标、“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极大损失。这从反面证明了经济工作中坚持科学态度的极端重要性。
一波同志还强调指出,经济工作中历史经验的数据可以作为未来计划的一种重要依据。历史经验的数据,是一定条件下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地利用历史经验的数据,可以找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未来。当然,运用这些数据时要根据新的变化了的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才能使之完善。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早在50年代,一波同志就语重心长地说:“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如果没有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不把可能节省下来的每一文钱和每一份物质资源都积累起来,合理地使用到扩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去,这样艰巨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这段精辟的论述,仍然是我们今天认识国情、发愤图强的座右铭。虽然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已大大增强了,但是我们国家的底子还很薄,人口高达11亿多,特别是农业劳动人口的比重大、收入低,要使我国真正赶上发达国家,没有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是不行的。即使我们到了下世纪中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及再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我们也要提倡艰苦奋斗,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经济、社会、环境得以协调发展。
与50年代相比,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宏观管理的对象、任务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探索如何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的比例,以及国家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所占比例等重大比例关系,探索控制这些比例的新的方式和新的途径,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今天的情况已经与“一五”时期大不相同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复存在。无论是产品的生产、销售、定价,还是资金分配,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市场调节。用以往那种直接管理经济的办法已经行不通,必须探索运用税率、价格、利率、汇率,以及产业政策、分配政策等新的间接手段管理经济的办法。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行间接调控对我们来讲是一项新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向实践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我们必须遵循党的十四大的精神,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通过适当控制积累率,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的发展经验,国民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的波动。这就与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近十多年来,积累率大体保持在30%稍多一点。看来,这个比例在目前情况下是大体适当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需要我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使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并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保证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有足够的调控能力。同时,还要研究在实行财政复式预算体制的条件下,国家财政中建设性支出应当保持多大规模,国家支持的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建设资金如何筹措等等。
第二,结合市场经济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间发展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如何控制和缩小地区差别,有计划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后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宏观调控的一项新任务;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如何合理调整,避免过分悬殊,以及产业结构如何有效地协调和优化等等,也是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无论是就控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而言,还是就加强整个经济宏观管理而言,反映重大经济比例的许多参数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用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等直接手段加以控制,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多种手段配合使用。目前正处在由以往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过程之中,我们要学习一波同志的探索精神,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