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三十万选票——要说的太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0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三十万选票
——要说的太多!
易凯
1993年“春兰杯”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节目评选已经揭晓,舞蹈《两棵树》、小品《张三其人》、相声《拍卖》分获歌舞类、戏剧类、曲艺及其它类一等奖。
此次评选由于采用了30台计算机同步计算,精确率高达99.9%,而且将全部52个节目的得票数一并统计出来。这样,我们面前就有了一份翔实可靠的春节晚会观众意向调查表。
观众用选票向我们发出了什么信息呢?
春节晚会热点降温
此次评选,有关单位共发出选票约600万张,回收有效票301411张,回收率仅占5%略强,这一数字是开展此活动4年来较低的。去年回收率还占到10%左右,而今年为观众设奖最高额达16800元,大大超过了去年。奖金上去了,选票却下来了,这一现象颇耐人寻味。
观众投票热情不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出于对节目质量的不满,或出于对晚会形式“老一套”的厌倦,或有其它更好的活动度过良宵……总之,它反映出观众心理上一种潜在的变化,即对春节晚会期望值的逐年降低,热点开始降温。这一变化的趋势,人们还可以从其它方面感受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波浪式的,有阶段性的。热点降温体现出观众对晚会主办者的一种理解和宽容,为后来者继续办好晚会提供了一个正常的良好的创作环境和适度的社会压力。人们寄希望于后来者,放下心理负担,解放手脚,使这一年一度的艺术庆典能够热起来。
观众口味趋雅求精
杨丽萍“学院派”的舞蹈《两棵树》以其10万多张选票高居歌舞类节目榜首;傅笛生演唱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以其理想主义色彩和浓烈的阳刚之气压倒了众多大腕们演唱的通俗歌曲;严顺开主演的小品《张三其人》与赵本山主演的《老拜年》展开激烈的竞争后略占上风;牛群、冯巩的相声《拍卖》遥遥领先,一枝独秀。
而齐唱《老水牛》得票207张,小品《照像》得票193张,相声《追溯》得票1034张,分列各类节目榜尾。
对照一下观众投票“最多”和“最少”的上述两组节目,大致可看出今天电视观众审美情趣上的一种基本走向:趋雅求精。观众在基本保持雅俗共赏的欣赏情趣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有内涵 、有意韵、文化品味高的节目,更倾向于表演精致,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联想起《两棵树》等节目入选春节晚会时,不少人担心它“太雅”,“观众不认”的议论;联想起当今屏幕上众多晚会“急就章”、“匆忙上马”,文化层次低的事实,人们是有理由反思的。
名人效应几多折扣
春节晚会,历来是名家荟萃的场所,今年也不例外。但名人效应,从观众投票结果看,并不令人满意。
少数名人,由于节目质量高,有创新,其效应倍增。多数名人,其中包括当今炙手可热的超级“大腕”,由于节目一般,反映平平,其效应大打折扣。一些港台明星,在观众投票中也纷纷落马,“外来和尚好念经”已经成为历史。新名人的涌现,向来是观众衡量晚会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今年仍未做到。
观众投票的意向告诉我们,在选择春节晚会节目时,名人效应固然应该考虑,但切不可将之“神化”。名人效应与节目质量同步,入选当然。相违时,则应从节目质量出发将名人换掉,这样才能腾出舞台,为更多的新人创造成名的机会;才能确保春节晚会的总体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