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围绕市场经济换脑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围绕市场经济换脑筋
李禹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环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即邓小平同志说的“换脑筋”。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换句话说,就是要围绕市场经济换脑筋。举其要者,可有如下内容。
摒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树立“皇帝女儿当愁嫁”的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人、财、物、产、供、销,都由上级按计划决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如今,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是说,企业产品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而是“刘巧儿要自己找婆家”了,这里要紧的是认清形势,放下“皇帝女儿”的架子。能不能“嫁”出去,也得靠“媒妁之言”。企业销售人员就是推销产品、打开市场的“媒妁”。因此,要充分发挥销售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销售网络。
摒弃眼睛向上的“等靠要”思想,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观念。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平等竞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乃至个人都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发展市场经济,是全方位的,是大市场,不仅是商品市场,还包括人才、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法则是竞争法则,优胜劣汰。质不优(不管是产品还是人),在市场竞争中都要吃败仗。因此,对企业来说,要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就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对个人来说,要使自己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就要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凭本事吃饭。靠上级计划、指令,靠关系、人情、照顾等等一套,越来越不行了。
摒弃求稳怕变、吃太平饭的思想,树立风险意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大包大揽,企业亏损以及个人就业,都有国家兜着,人们滋长了一种求稳怕变的太平心理,缺乏风险意识,更缺乏对风险的承受力。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风险。进入市场有得也会有失。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如此。聪明人就在于尽量多得少失,在总体上使得大于失。这就要求人们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要有失误乃至失败的准备,有承受风险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深刻巨大的历史性转变,而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可以说,社会成员的脑筋换得越是深刻、越是广泛,社会变革就进行得越是顺利、越是彻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如此。因此,围绕市场经济换脑筋,是人人有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