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两栖追踪》值得一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两栖追踪》值得一读
赵相如
《两栖追踪》(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文艺性的学术论文集。作者周崇坡比较注意在文学与影视两个领域进行追踪,既有新意,又有探索。
掌握新时期文学与影视的流变难度较大,敢于对这两个领域的若干现象、一些作品与作家从不同角度和方位,阐述己见,供人作参阅思考,这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本书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作者在行文论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原则,除了较多地从文学、影视的社会、历史层面去透视文艺现象,剖析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外,同时又能较好地从审美角度,从文化层面,去观察、分析、判断,从而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在《时代感:农村题材小说的一个话题》中,一方面作者认为“在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自然不必坚执于小说只能从社会历史层面,或更狭窄的政治政策层面去反映农村生活;应该允许与鼓励从文化层面、心理层面、生命层面等多种层面去描绘农村深层的变革”;另一方面,作者辩证地指出:“不必有意贬低社会历史层面的文学反映。事实上各种层面的小说,无论是社会小说、文化小说、风俗小说、心理小说,都可能出现成功之作、优秀之作,有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也都有可能产生失败之作、肤浅之作,关键在作家对农村生活的审视与表现。”这里表明作者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指导下,既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又防止思想的封闭、僵化,主张文艺的多样化。我以为这样的理论阐述对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是有益的。
该书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理论探索与作品评论中的实事求是态度。在理论争鸣中,作者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平等的、说理的、同志式的讨论,达到明辨是非、寻求真理、互相补充、求得进步的目的。在对一些作品和作家的评论中,作者遵循鲁迅提出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知人论世”、“与人为善”的求实态度。例如在评论张刚编导的阿满喜剧影片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文章中,作者既热情肯定新时期以来张刚所总结出的一套“高效、低耗、快速”的电影生产工作法和他的影片具有较高的票房价值,赢得为数众多的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的喜爱与关注。同时又尖锐地指出阿满喜剧影片的不足,指出过分理想化的仁爱主义、不分是非善恶的“东郭精神”等因袭的负担和传统负面的影响,严重妨碍了阿满系列喜剧电影的思想内涵的深化和艺术感染力的提高。
评论、理论性文字,常给人钻概念、繁琐引证、枯燥乏味的感觉。而《两栖追踪》似无此种不足,作者运用散文式语言阐述理论、评论作品,化枯燥为生动、变艰涩为平易,因而读起来颇有滋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