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欧共体高清晰电视为何功亏一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2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高清晰电视为何功亏一篑
新华社记者 康新文
欧共体最大的两家电子产品制造厂商飞利浦公司和汤姆森公司日前宣布,由于种种原因,将被迫“推迟”欧洲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生产计划。这表明欧共体至少在目前“暂时”退出与美国和日本在这一领域的竞争。
欧共体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早在6年前就已开始,远远早于美国,并且列入了“尤里卡”计划。研制工作主要由飞利浦和汤姆森公司牵头,欧共体已为此投入了几十亿美元。
欧共体研制的HDMac制式的高清晰度电视目前已基本定型,并且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种制式除图像采用模拟技术外,伴音和色彩均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并不比美国逊色。根据原定计划,欧共体准备在90年代末推广这一标准,并以此同美国和日本角逐世界市场。
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欧共体高清晰度电视的播放技术和生产改造技术至今尚未开发完毕,难以在2005年以前投入生产。而美国却已宣布,美国的制式标准将在1995年开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很难再和美国抗衡。欧共体退出在高清晰度电视领域的竞争,不仅使6年多的研究心血和数十亿美元投资付之东流,而且还将使欧共体失去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国际市场。
据有关专家预测,从现在起到2000年,欧共体仅在高清晰度电视设备的销售方面,就将损失26.8亿美元。如果欧共体反过来再从美国购买技术和设备,蒙受的经济损失将更加惨重。
除企业界蒙受经济损失外,欧共体国家,其中主要是荷兰和法国,将损失近万个就业机会。在目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这一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对于在研制高清晰度电视方面所蒙受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欧共体企业界和政治界最近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吵。
政治界指责企业界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对研制开发数字式电视系统的前景估计不足。因为,欧共体企业界曾经认为,开发数字技术至少要花几十年时间,目前应集中人力和财力研究模拟技术。
企业界则反唇相讥,批评成员国政治领导人在开发高清晰度电视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相互扯皮”,对研制开发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支持,认为这才是欧共体被起步较晚的美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的真正原因。
企业界人士指出,完善欧洲标准所需的16亿美元的资金,由于某些国家的“政客”反对,至今没能落实,致使欧洲HDMac系统的开发、生产一拖再拖。此外,企业界早就要求欧共体制定统一法令,“在短期内”要求欧共体各国的电视台“必须”使用欧洲标准播放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但是,由于欧共体某些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总是犯“本国利益凌驾于欧共体利益之上”,对制定统一法令一直持反对态度。
有关专家认为,欧共体在研制高清晰度电视方面所花的心血和投资“并没有白费”,欧洲企业已经掌握的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不仅可以继续用来开发欧洲标准,而且还可稍加改造,应用于其他电子产品的开发。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