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源流——陕北意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2
第8版(副刊)
专栏:

  源流
——陕北意象
涂光群
这回重来陕北,在短促有限的十来天时间里,我最想看的是什么呢?我走的是这样一条V形路线:瓦窑堡、延安、保安(为纪念刘志丹烈士,已改名为志丹县)、吴起镇(现为吴旗县治所在地)……
瓦窑堡
从绥德到延安的长途汽车,正好经过瓦窑堡。
瓦窑堡,是陕北山间的一块盆地,两条小河在这里汇流,从盆地中间穿过去。而今是以陕北著名烈士谢子长命名的子长县的驻地。远观有一大片平房,山坡上仍有成排的窑洞;再就是树林、田野、村舍。外表看去平常而又平常。
  但在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的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它很快成为陕北高原上第一个亮点,也是关心国运的海内外进步人士瞩目之地。正是在这“不起眼”的山野河旁的窑洞里,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开了一次极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会后毛主席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意味着面对日军入侵中国,党的策略的一大转变,和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中国将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抗战……当时中国真正的亮点,不是在其它任何地方,而是陕北高原上的瓦窑堡!我所知道的一个例子:参加了长征的文艺界知名的冯雪峰,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作为中央代表,从瓦窑堡出发,被派往上海,联络地下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
瓦窑堡是个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这象征着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成功地团结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党和军队的所有健康积极的力量;也将团结全国人民,去迎接入侵中华国土的日本侵略者的挑战。
长途汽车到达瓦窑堡镇上时,正值中午,阳光强烈,车挤人挤。集贸市场上拥塞着人群;运载砖瓦、水泥、羊群、菜蔬各色物资的卡车、驴拉车、人力车以及载客的大轿车、中巴车、摩托车,使交通阻滞,车行艰难……今天的瓦窑堡同样融入了商业繁荣、生产建设急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保安
乘车快到保安时,回看来路,我的眼前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景象,那些弓背形的灰黑色或褐色大山,一座紧挨一座,俨然像大象、雄牛排成的行列。我忽然想起毛主席的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境。这首闻名于世的“沁园春”词作于1936年2月,正是主席统帅红军雄师在秦、晋高原东奔西驰之时,像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就是主席亲自指挥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在1935年冬天打的。
人民英雄刘志丹烈士的家乡保安,城虽小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北宋时便有保安军的建制,与西北边的西夏国对峙着。保安城背靠墩山,面向洛河的支流周河。山呈褐红色。山上有不少石洞,年代久远,说不定就是当年范仲淹的驻屯军所开。1936年红军大学在保安开办,便利用了这些久废的石洞。
毛泽东主席是1936年7月初自瓦窑堡到达保安居住的,直到1937年1月,才从保安迁往延安。毛主席的旧居在保安城里紧靠山根的窑洞,窑洞窄小,远远比不上延安杨家岭、枣园的窑洞。窑洞内陈设简陋,仅有行军床和放文件的铁皮箱,这箱子又兼做桌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席的坐凳竟是两个圆木墩子。你可以想象在人民江山初创时期,领袖们的生活竟是这样的朴素而“原始”,而他们却代表着中国最活跃、最富朝气、最进步、最有前途的力量。就是在这陕北的第二个亮点——红都保安,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日理万机,“紧锣密鼓”地处理着像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这样复杂纷纭的关系国运的重大问题。毛主席还在这间窄小的窑洞里,夜以继日地写出总结过去、指导未来的不朽杰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保安,像灯塔、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和仁人志士们,不远千里、万里投向她的怀抱。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千难万险,1936年往访保安。女作家丁玲,1936年自南京出狱后,也毅然直奔保安。
我在保安遇见一位县委书记,他是70年代北京去的知识青年。
吴起镇
吴起镇处在陕、甘、宁的边界上。它以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尤其是军事实践家吴起的名字命名。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抵陕北,马鸿逵的骑兵却跟在后边紧追不舍。10月19日,红军部队到达吴起镇,毛主席下令砍掉这条讨厌的尾巴。于是在吴起镇南两边的高山上设伏,等待马家骑兵入瓮。马匪军果然来了,死的死,做俘虏的做俘虏,徒然断送了两团人。“尾巴”被红军彻底割掉。其实整个陕北高原,其地形都是易守难攻,再加山高沟深,骑兵如何施展?当然更重要的是,陕北根据地,在刘志丹等人领导下,经营时间长,深得民心,根基深固。我在陕北农村,遇见过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是当年刘志丹的部下。有的人见过刘志丹,至今怀念“老刘”。
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来到陕北根据地更是路线正确,如虎添翼,高屋建瓴,所向披靡。从1935年10月到1937年初,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大大扩展、巩固了陕北的中央红区;建立与扩大了与东北军、西北军的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初毛主席、党中央就顺利地进驻延安,从吴起镇到瓦窑堡、保安最后到延安确实是一条V形路线,一条胜利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