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神奇的“懒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3
第2版(经济)
专栏:新闻人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常理。可著名农民植棉专家吴吉昌家乡的一位年轻人——曹生吉,硬把这个“常理”掰过来了,解决了最让棉农头疼的费工费力效益低的问题。请看——
  神奇的“懒棉花”
赵泽琨 王天奇
一年增收节支3亿元
“我们2万亩。”
“我们5万亩。”
“我们10万亩。”
3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委主持召开的推广“懒棉花”座谈会刚一结束,来自全国不同棉区的书记、县长们,便围住了一位一身中山装,一双旧布鞋的中年农民——曹生吉。
近10多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几起几落,尤其是近年来,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下降,种植棉花费工费时费力,收入不如其它作物,伤透了棉农的心。怎样使棉花生产走出低谷?曹生吉经过艰苦努力,创造了“简化栽培棉花”的高产新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稀留苗、不整枝、不打杈、不中耕,省工、省时、省投资,而且产量高,效益好。因而深受棉区的欢迎。棉农们亲切地称这种技术叫“懒棉花”。去年这一技术正式通过了国家科委鉴定,当年,曹生吉就将这种技术推广到11个省的270多个县,共计100多万亩棉田,亩产增加30%,成本降低25元,棉农因此增收节支3亿多元。
由苹果、西瓜想到棉花
曹生吉是山西晋南临猗县积善村人,从小,他就羡慕吴吉昌这样的农民科学家。1976年从部队复员回乡,他谢绝了县里给他的“铁饭碗”,自费订报买书,开始了科研攻关,钻研棉花高产技术。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从事棉花高产研究,必然要比专业人员多付出心血和汗水。逢到育苗、管理期,他干脆住到田头茅庵中。一次,他偶然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如果把种苹果的一些科学方法用在棉花上,棉桃是否会像苹果一样长满枝头?为了搞试验,他向村委会申请承包了50亩撂荒地,贷款5000元,雇来推土机,一连干了四个月。1983年,他种了30亩棉花,总共才卖了250元,这事被一些人传为笑话。
失败,使他夜不能眠,他想起了前两年跟老农学种西瓜的情景。老农教他种不整蔓西瓜,产量比整过蔓的产量高;摘除了头瓜的,比保留头瓜的产量高,而且瓜多瓜大。当时,他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老农告诉他:不摘头瓜,第二个、第三个瓜就很容易枯落。摘除了头瓜,瓜蔓的骨架就容易形成,营养充足了,后面的瓜就能长好,自然产量就高。由此他又想到棉花……1985年,曹生吉试种的棉花亩产达到140公斤,比同等地力条件的棉花高几十公斤!
夜深了,曹生吉就着一盏油灯,艰难地整理出自己的“实验报告”——“简化栽培棉花的方案”。
有人曾怀疑这种棉花的品质,但事实作出有力的回答:由于集中抓了伏桃,减少了秋桃,霜后花期相对减少,无论是色泽,还是衣分、绒长,都比常规棉花好。
一分耕耘岂能两分收获
“懒棉花”技术虽然简单,可推广起来并不容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懒棉花”省投入、省劳力,反而增产,“作梦吧”。摇头的不仅是一些农民。曹生吉知道冲破传统观念和习俗不是一日之功。1986年春天,当地《运城报》上出现了一则广告,内容是传授“懒棉花”技术,保证亩产增长20%以上,否则赔偿损失!广告的署名是曹生吉。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广告震动却不小:
疑问、惊讶、好奇驱使人们成群结队来到曹生吉的棉田里。一个月中间,竟有7000多人光顾,他的棉田四周被踩成了硬板。
曹生吉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跋涉500多公里,到9个县的15个点上传授技术。人们看着标本和挂图,听着入微的讲解,渐渐开窍了:这样种棉花轻松多了,咱得试试!
从1987年冬天起,曹生吉几乎每月有20多天在外面传授技术,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冷水;有时发着高烧去传授,甚至累得吐了血。他的足迹越来越远,从本省到外省,到全国主要棉区。
曹生吉担心“懒棉花”的种植户不能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而减产,便自己掏上公证费,主动提出与种户签订风险承包合同,规定只要种户按要求栽培,如果比常规种植减产,由他赔偿全部损失。一户带动十户,十户带动百户,由一亩到百亩,由一县到百县,“懒棉花”技术逐渐遍地开花了。
“懒棉花”前景广阔
1990年6月,李鹏总理视察河南时曾建议,搞大面积亩产65公斤皮棉实验区,同时提出麦棉套种,皮棉亩产80到9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设想。
就在这一年,河南杞县葛岗乡乡长李忠,获悉简化栽培技术成功后,聘请了曹生吉来此,当年试种150亩,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二年乡政府与曹生吉签订了2.5万亩合同,仅此一项全乡增收节支150多万元。整个杞县轰动了,纷纷要求种“懒棉花”。转年秋天,杞县再次轰动:全县由于采用“懒棉花”技术,平均亩产皮棉104.5公斤、小麦304公斤,率先实现了李鹏总理的设想。
30%的增产幅度,3亿多元的收益,相当于增加了200多万亩棉田。我国著名棉花专家、中国农科院马家璋教授感慨说:“要是北方的2500万亩棉花,都推广这项技术,以最保守的每亩增产25公斤皮棉和减少25元投入计算,国家将多收7亿多公斤棉花,棉农将增加66亿多元的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