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的教训(三十三)要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编者按 “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的教训”读者讨论专栏,今天刊出最后一期。这次讨论进行了整整3个月,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全国各地的4000多位读者来信来稿参加讨论,更多的读者密切关注着这次讨论。正因为有广大读者的参与和关怀,这次讨论才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对所有参与、关注这次讨论的读者表示深切的感谢,对给我们以宝贵支持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民盟中央、北京市教育局、北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及有关人士,表示深切的谢忱。限于版面,我们只刊出了100多位读者的来稿。对未能刊用的来稿,除向作者表示歉意外,我们将从中选出相当数量的稿件,同已发表的稿件一起,编成《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一次跨世纪的讨论》一书。此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于6月初出版。
  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的教训(三十三)
要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康世恩
夏辉、夏斐、王小川等小学生被父母摧残致死的事件接连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动。为此,人民日报以《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的教训》为题,在报纸上开展了全国性的大讨论。我读了一些讨论文章,感到讨论联系读者家庭、学校和身边的事实,涉及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人口素质、人际关系、教育观、儿童观、成才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有着深远的、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现在,全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四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1/3,其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皇帝”、“掌上珠”,对这些孩子们,不少家长一方面是溺爱、娇纵,百依百顺,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龙,管教极“严”。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挤上高考那座独木桥,有的不惜使用专制、粗暴的封建家长制做法,学习不好就拳打脚踢,甚至棍棒相加、绳捆吊打。这种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任意处置的野蛮行为,首先是违法的,同时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性格,收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我们一些家长素质差、教育水平低的表现,也反映出家庭教育中重智不重德的片面成才观。
当前,我国正在经济上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客观形势要求教育体制相应深化改革。目前,教学实践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教育方式死板,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教育体制上的问题,也反映了我们一些学校办学水平低、师资素质差。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这次讨论,从对几个悲剧事件本身的关注、论述和思考出发,延伸到了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领域。追根溯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出现的许多弊端和反常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要改变这种状况,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是举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让科学的教育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的升学教育要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四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净化社会空气,对那些把孩子引入歧途的腐朽颓废的思想文化和丑恶现象,要坚决加以抵制和批判,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全社会要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更多的人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受法律保护的,增强人们依法执教的观念。
这次讨论的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祖国的未来。本来,教育孩子就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更要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我们一直把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十分重视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许多老同志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今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以更大的精力去关心孩子们,为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