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边贸红火中的遗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边贸红火中的遗憾
本报记者 李晋鸿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边境贸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和广西6个省、自治区与周边国家的边境线上,已开放了近百个边贸口岸,去年1至9月份的边贸进出口额已达120多亿元,是1989年的近3倍。边贸的迅速发展,活跃、繁荣了边境地区经济,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目前反映较多的是通过边贸进出口的部分商品质量问题相当突出。
进口商品不尽如人意
据国家商检局反映,去年吉林省珲春等口岸进口了9000多辆汽车,价值近1亿美元。吉林商检局检测时发现:
一、这些进口的汽车绝大多数未按规定办理安全质量许可证手续。二、缺少技术文件。到货的进口汽车一般仅随车带有一本使用说明书,而且有的使用说明书也不是英文或中文的。三、整车外观破旧受损,零部件短缺。如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公司延边分公司进口的42辆太脱拉自卸车,有9辆前风挡破碎。延边对外经济贸易公司进口的100辆伏尔加轿车,短少零部件25种、337件。此外,检验中还发现,有极少部分太脱拉自卸车是已用过的翻新车。一部分太脱拉自卸车的轮胎是翻新轮胎,有的车辆空驶2000公里后左右胎冠就与胎体脱离。一些部门进口的卡玛斯55111型自卸车已使用过2000到3000公里,零部件丢失严重,个别车辆已碰撞修理过。
另据新疆商检局反映,近年来从新疆霍尔果斯、吐尔尕特等口岸进口的化肥质量普遍低于合同要求,且混装、短重情况严重。如新疆农垦局进口的含磷酸铵中有3.3吨是含磷、氮各23%的硝基磷酸铵。陕西西安外贸公司进口的含磷酸铵中却有316吨是含磷46%的磷酸铵。由于商品的包装过于简陋,也造成了进口商品的严重残损。如新疆红山商场去年进口的1000多辆儿童自行车,仅用纸和塑料绳将车座捆扎一下,便装车运至霍尔果斯,结果造成90%以上的自行车油漆脱落、车座划破、脚蹬破裂等问题,有些车子的喇叭、手把等配件丢失。这批货物至今仍堆放在仓库内无法销售。前不久,新疆一家商场进口的高档商品钢琴,也因包装简陋,内无衬垫,货到后,近50%的钢琴有碰伤、零件脱落等缺陷,不得不降价出售。
出口商品鱼龙混杂
我国边贸出口商品的质量总体上是比较好的,特别是通过正常渠道出口的商品,合格率比较高。据内蒙古商检局去年1至10月统计,在经商检局检验的436种边贸出口商品中,品质稳定的已达420种。信得过的商品质量,为我国的外贸工作赢得了声誉。但近年来国内假冒伪劣商品增多,尽管商检部门在边贸口岸把住不少,仍有一些伪劣商品流出境外。当前边贸出口商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粗制滥造。如去年3月黑龙江满洲里商检局检验的一批出口的女式雪靴鞋帮和底一掰就开胶,鞋上的其它配件也是一推就掉。现在,一些出口旅游鞋已被国外消费者称为“礼拜鞋”(穿一礼拜就坏);皮茄克皮面磨损,有孔眼,缝制不牢,还出现摔一跤就开线的问题;羽绒服没有防绒层,羽毛外露,甚至还有用塑料布作里衬的,透气性极差;收录机按键失灵、抹音不净,放像机组件装错、图像不清、噪音大等。
二是假冒伪劣。如不少运动服不仅面料质量差,拉链拉不上,而且有的连裤腿都长短不齐,标牌却是“阿迪达斯”。云南一家商号逃避商检,以维棉冒充纯棉,并假造昆明纺织厂“石林牌”商标出口,外商买去后因染色不匀只好状告中方。
三是卫生状况差。北京商检局机场处去年曾发现一批出口的羽绒服内容物未经清洗、消毒,尘土杂物甚多。
切实加强商检工作
边贸进出口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商讲,有的在商品出口时,以次充好,不按合同办事;有的为了有利可图,有意订立低标准的质量合同,购买次劣货。从国内原因看,大致是:
我国一些边贸公司,缺乏“以质量取胜”的意识,维护对外经贸信誉的观念不强,短期行为严重。有的公司不仅将国内滞销积压的低劣货转到边贸出售,而且还常常收购、出口那些地摊货和个体户加工的假冒伪劣商品。有的甚至不惜弄虚作假,逃避商标检验。
从事边贸的新人多,缺乏外贸业务知识和涉外经济工作经验,业务素质低。如签订的合同不符合规范,只有品名、数量、价格,而没有质量条款和检验条款,甚至有的合同品名也填得含糊不清。
批次管理工作薄弱。边贸出口商品大都批量多、数量小、品种杂、要货急,而且易货贸易大多不订标记条款,货物包装上也没有生产批次代号,因而很难保证货证相符。尤其是现场易货的出口商品,多数是从内销渠道临时组织的货物,往往来不及检验。
另外,双方边民“一日游”、几日游的游客、个体商贩、贸易团组、劳务人员和留学生倒出去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黑河地区一年双方往来游客达55万人次;内蒙古几个边境口岸去年1至9月进出人员6万多人次;从黑龙江到俄罗斯搞建筑和种菜的人员每年也很多,往返频繁。经了解,上述人员每人次携带或倒出去的商品,货值至少在千元以上。目前,这些人带出去的商品都处于失控状态,管不住这些人,就难以堵住假冒伪劣商品流出境外。
为了加强对边贸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管理,去年6月,国家商检局专门发布了《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办法》;11月,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商检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边贸商品质量检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门加强对边境贸易的宏观指导和调控,出口商品要坚持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克服短期行为;对于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进口商品,商检机构应及时出具检验证书,供有关部门对外索赔,挽回经济损失;边贸公司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不买卖假冒伪劣商品,同时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尽快走上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正规化、规范化经营之路。鉴于边贸目前的形势,海关、外贸、商检、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把好进出口商品质量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