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时不济兮 黄金失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3-14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时不济兮黄金失色
新华社记者 夏治沔
随着冷战的结束,原来身价百倍的黄金,也从顶峰跌落下来,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
当苏军于1980年初开进阿富汗的时候,每盎司(31.1克)黄金的价格曾高达850美元,而现在已跌到每盎司325美元左右,不到原来的一半。
长期以来,黄金一直是财富的标志,甚至是权威的象征。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帝王,都要用黄金来装饰自己。即使到了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黄金也一直被视作保值手段。每个国家都要为自己的纸币规定含金量,每个国家都要储存大量的黄金,作为货币的保障。像美国,黄金的储备总量达到了8543吨。
在冷战期间,西方货币专家还时刻担心,苏联会抛售大量的黄金储备,以扰乱甚至破坏西方的货币体系。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许多西方国家发现,储存黄金并不是一种聪明行为。这是因为:一、外汇、股票和债券等新的保值且能增值的手段日趋活跃,而黄金没有利息,即使能保值,却不能增值,在利率较高的今天,继续把黄金作为保值手段已不合算;二、目前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资金严重短缺,投资日见不振。黄金作为一种纯粹的储备手段,更显得呆笨,不及外汇等灵活。目前,黄金愈来愈显露出其本来面目:制作首饰和电子工业的原材料。
去年,比利时和荷兰的中央银行大规模抛售黄金,总量达600吨,等于南非一年的产量。其它国家中央银行也跃跃欲试。
对于因统一而财政空前拮据的德国来说,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引诱。德国有大约170亿马克的黄金储备。由于任何透露都会招来市价的波动,所以行动必须绝密。
黄金的命运是否就此盖棺论定?否。冷战结束,并非天下太平。有朝一日风云突变,黄金将不难恢复它昔日的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